第42章 史林折枝(13)(2 / 3)

學習黨史,有助於提高中青年幹部講政治的自覺性

黨中央一再強調,領導幹部一定要講政治。講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講政治立場。一個時期以來,一些領導幹部特別是一些中青年幹部,不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不了解起碼的黨史知識,因此在改革大潮中遇到一些新的實際問題,往往會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分不清是非,甚至懷疑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製度。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傾向。

中國共產黨75年的曆史充分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富裕強盛的中國,而講政治則是我們黨領導革命走向勝利的主要經驗。1927年,由於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和蔣介石的背叛,革命處於危急關頭,我黨從政治的高度認清了蔣介石的反動本質,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開始走武裝鬥爭的道路,使革命轉危為安。抗日戰爭時期,我黨既堅持統一戰線,又不放棄獨立自主,不放棄黨的領導權,使我黨始終在政治上處於主動,最後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壯大了我黨的力量。解放戰爭初期,我黨一方麵順乎民意,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一方麵做好充分準備,對付國民黨將要發動的內戰。正是由於我們黨始終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才使黨多次在危急關頭轉危為安,轉敗為勝,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黨不但麵臨著國民黨逃離大陸時留下的千瘡百孔爛攤子,而且麵臨著帝國主義的外交孤立、經濟封鎖和武力恫嚇。我黨從政治高度分析形勢,製定出正確的方針政策和策略,僅用三年時間,黨領導全國人民就醫治了戰爭創傷,使國民經濟得到迅速恢複和發展,隨後又成功地進行了對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全新的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製度。依靠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最大限度地激發全國人民的政治熱情,新中國幾十年所創造的成就舉世矚目:中國以僅占地球7%的耕地養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基本解決了12億人的吃飯問題;中國的糧食、棉花、鋼鐵、煤炭、電力等主要產品已躍居世界前列;中國已經建立起獨立的和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中國在航天技術、核技術、計算機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的諸多方麵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盡管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我們確實發生過一些失誤,但黨始終能從政治的高度認識和處理問題,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及時糾正失誤,根據新的形勢製定新的方針政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製定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正確方針就是我黨講政治的成功典範,我們的改革開放實踐和經濟騰飛現實再次證明了黨的偉大、光榮、正確。

現實是從曆史發展而來,珍惜今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便更要珍視中國共產黨始終講政治的光輝曆史。隻有這樣,才能幫助廣大中青年幹部在紛繁複雜的形勢下保持清醒的頭腦,始終堅持堅定的政治立場,始終不迷失政治方向,從而更自覺地劃清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的界限,堅持馬克思主義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堅持社會主義不動搖。

學習黨史,有助於中青年幹部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形成了一整套優良的傳統和作風,如批評與自我批評、理論聯係實際、密切聯係群眾、注重調查研究、關心群眾生活等等,對今天中青年幹部的成長仍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千千萬萬優秀共產黨員身上體現出的優良品質和優良作風,對今天中青年幹部的成長更有著強烈的感染作用。

毛澤東身無分文、心憂天下的胸懷,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精神,艱苦樸素、一心為公的品格,以及他的剛強意誌和經世偉略;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淩雲壯誌,“活到老、學習到老、奉獻到老”的崇高境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鄧小平舉重若輕、遇逆境而意誌彌堅的氣質,對我們廣大中青年幹部不是很有教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