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太舊精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和發展的今天,商品經濟觀念對社會進步、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否認的推動促進作用。但我們的社會仍然需要並應大力提倡無私奉獻精神。這是我國國情和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同於殘酷無情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團結協作、共渡難關的政治優勢,在山西太舊高速公路建設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在京九鐵路、三峽工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識大體,顧大局,舍小家,為大家,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常青的民族精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需要提倡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否則,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就會泛濫成災,吞噬人心,從而造成民族精神的衰落和殘缺。
太舊精神是開放的精神,變革的精神,奮鬥的精神,圖強的精神。太舊公路也許會有陳舊老化的一天,而太舊精神將永遠不朽,因為它作為一種富有時代特征的精神財富,已被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內涵。
第12節學習黨的曆史提高中青年幹部素質
在建黨75周年紀念座談會上,江澤民同誌作了題為《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幹部隊伍》的重要講話,其中著重談了學習曆史的問題。他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曆史的中國的發展,作為當代中國的領導幹部,如果不了解中國的曆史,特別是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和我們黨的曆史,就不可能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光榮傳統,也就不能勝任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職責。”可見,學習曆史特別是學習中共黨史,對提高領導幹部特別是中青年幹部的素質、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誕生以來,走過了75年艱難曲折、戰鬥輝煌的曆程。這75年,是我們黨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而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的75年,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日益緊密結合的75年,也是黨在總結經驗、糾正錯誤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的75年。這75年的曆史,譜寫了雄奇而壯美的史詩,展現了宏偉而多彩的畫卷,蘊藏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以史為鑒,溫故知新,學習了解黨的曆史能給人以啟示,給人以智慧,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力量。特別對中青年幹部來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重任在肩,作為跨世紀的革命接班人,如果不了解黨的曆史,不從黨的奮鬥曆史中汲取營養,就難以擔負起曆史賦予的重任。
學習黨史,有助於中青年幹部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
打開75年黨史長卷,不難發現,中國共產黨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來源於她有一個崇高的革命理想,那就是為祖國的解放和富強而奮鬥,徹底消滅人剝削人的社會製度,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為了這個理想,李大釗宣傳馬列,慨然獻身,他說:“試看將來的環境,必是赤旗的世界!”為了這個理想,夏明翰碧血丹心寫忠誠,他說:“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後來人!”為了這個理想,陳真仁一家三代11口人,上至60多歲的老人,下至12歲、4歲和生下來才幾個月的孩子,在白色恐怖中踏上漫漫長征路。這也許隻是革命曆史中悲壯感人的畫麵之一,但它顯示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使在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最困難最危急的時候,普普通通的人民群眾仍然在向往她,追隨她。
這是為什麼?正是由於我們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是為廣大勞動人民謀幸福的黨,是具有共產主義理想的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作為指導思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黨,所以她能夠順應曆史的發展,具有無可比擬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長夜難明赤縣天”的舊中國,她像一盞明燈,一把火炬,鼓舞和指引無數仁人誌士為祖國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正是由於這一批又一批具有崇高理想的熱血兒郎前仆後繼的英勇奮鬥,中國人民終於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曆史的發展曲折而坎坷,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也經曆了複雜艱辛的奮鬥曆程。但是,黨高高樹起的理想大旗,無時不在鼓舞召喚著一代又一代革命誌士為之奮鬥,為之獻身。理想之光閃爍在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黨旗上,閃爍在中國共產黨日益興旺發達的事業中。在今天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學習黨的曆史,重溫革命先烈為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麵對強敵無所畏懼、麵對死亡笑灑熱血的英勇氣概和崇高理想,可以激發中青年幹部樹立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愛祖國愛人民,從而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腳踏實地地為祖國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而拚搏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