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史林折枝(12)(2 / 3)

山西人忠厚樸實,勤勞智慧,崇文尚武,愛國愛家。他們有開拓意識,有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有為民族利益甘灑熱血的犧牲精神。抗日戰爭時期,山西是華北抗日的戰略支點,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開赴山西抗日,與山西人民一道譜寫了全民抗戰的壯麗篇章。有著悠久曆史的山西用小米養育了革命,有著傳統精神的山西人民用生命捍衛了民族尊嚴。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作了題為《愚公移山》的閉幕詞,用形象的比喻號召全國人民團結一致,進行徹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迎接全國的勝利。如今當三晉兒女鏖戰太行山、欲打通興晉富民之路時,又湧現出了千千萬萬個當代愚公,他們創造的太舊精神正是愚公精神和傳統三晉文化的輝煌再現。

二、太舊精神是現代文化意識的高度濃縮

20世紀90年代,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軌道。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更需要一種求實而富有活力的現代文化意識和文化精神。當你從鬧市中穿行,麵對夢囈般的流行歌曲和飯店酒樓燈紅酒綠觥籌交錯,你會強烈地感到,這不是中華的強音,中華應該有撼動山嶽的進行曲,應該有萬眾一心的凝聚力。踏上太舊路施工現場,親眼目睹建設者的風采,你才會深深感到太舊精神意味著什麼:開放、競爭、信息、速度、質量、團結、拚搏、奉獻。太舊精神蘊含著真正的大開放、大融通的現代意識。

山西人民知道,作為內陸省份,山西在改革開放十幾年來,經濟建設雖有了很大發展,但與東南沿海發達城市相比,還是比較落後的。曾與三晉文化並稱的齊魯文化區,已經實現經濟的騰飛,而曾經輝煌的三晉文化區,前進的腳步卻落後了。問題在哪裏呢?山西省委的決策者們意識到,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山西“表裏山河”,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代,人們的生活半徑很小,封閉在某種意義上形成了一種保護,人們要求走出封閉的願望還不很強烈。到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一省的市場必然要與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市場發生多方麵的聯係,這就勢必要求我們打開娘子關,進入大經濟循環圈。而太原至舊關這一興建於60年代的簡易公路,顯然已不適應山西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中日益繁重的運輸任務。專家們公認,簡易的太舊路已成為製約山西經濟發展的“瓶頸”。適應時代需要,盡快修建一條打通太行山的太舊高速公路,勢在必行。因此,打通娘子關,走向大世界,不僅是山西經濟起步騰飛的重要條件,而且標誌著山西人民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思想觀念的徹底解放。太舊路於1993年6月紅紅火火地上馬了,曾經輝煌的山西終於掀開再度輝煌的篇章,曾經封閉的山西終於贏得全麵開放的契機。

然而,由於工程艱巨,造價很高,引資修路的良好願望終於化為泡影,太舊高速公路在陸續開工幾個月後,又一次麵臨著資金嚴重短缺的困境。緊要關口,具有傳統美德的山西人民,具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的山西人民,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山西人民,響應省委、省政府的號召,咬緊牙關,無私奉獻,短短幾個月內,自籌資金17.35億元,全省人民捐款2.3億元,解了修建太舊路燃眉之急。愚公的子孫們,為完成愚公的事業,萬眾一心,眾誌成城,這是多麼博大的胸懷!這是可以撼動山嶽的偉大力量!雖然社會上一度出現了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文化怪圈,但現代文明的主流仍然是團結、奮鬥、奉獻。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太舊精神弘揚的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群體意識和“不墜青雲之誌”的民族正氣。太舊路上的武宿立交橋就要建成通車了,這座由三晉兒女捐款而修建的現代化立交橋,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豐碑,是團結一心無私奉獻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