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蔣介石違背談判協議,調集了39個旅、23萬多人的部隊大舉向陝甘寧邊區發動進攻。中央主動放棄延安,踏上了轉戰陝北的征途。在轉戰陝北期間,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留在陝北,主持中央工作,與進犯的敵人周旋;劉少奇、朱德前往華北,組織華北前線的對敵鬥爭。從1947年3月到1948年3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央機關曆時1年零5天,行程1000多公裏,在陝北成功地指揮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沙家店戰役,一舉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大舉進攻。1948年4月22日,西北人民解放軍勝利收複延安。1948年3月28日,毛主席和中央機關東渡黃河,遷往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在那裏指揮了全國人民的解放戰爭,取得了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的勝利,最終贏得了全國的解放。
巍巍寶塔山滔滔延河水可以作證,巍巍昆侖滔滔黃河可以作證,浩瀚的太平洋可以作證,延安何以成為中國革命的聖地而名揚四海!
延安——延安精神的搖籃,這精神永不過時
有一組這樣的數字:《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158篇著作中,在陝北寫的有112篇,其中在延安寫的就有92篇。這就充分說明,延安時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成熟期。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經過革命戰爭的實踐檢驗,閃耀著真理的光輝,已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同時,中國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的革命歲月和艱苦生活所鍛造出的延安精神,也是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延安,是延安精神的搖籃。延安精神,與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等相比,有著獨特的曆史內涵。
延安精神是革命精神,它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為靈魂,曾激勵中華兒女同仇敵愾,為民族解放而衝鋒陷陣。1940年1月,毛澤東為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製定教育方針: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在當時就集中體現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敗日本侵略者,實現民族獨立,建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發自延安的中共中央的聲音,猶如高擎起一麵火紅的旗幟,產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成千上萬的愛國青年衝破重重阻攔,奔向延安,奔向各抗日根據地,投身抗日洪流之中,為民族解放而戰。廣大民眾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也拿起武器,團結抗敵,最終滅敵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延安精神是求實精神,它以實事求是為精髓,使全黨形成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的優良作風。毛澤東在延安時期首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概念。延安整風運動,就是一次全黨範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通過整風,使廣大幹部增強了黨性,加強了團結,肅清了王明教條主義的影響,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這是我們黨走向成熟的標誌,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延安精神是奉獻精神,它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本質,它把人民利益作為共產黨人最高的價值追求。眾所周知,1944年中央警衛團一位普通戰士張思德的犧牲,牽動了毛澤東的心。他參加了張思德的追悼大會,並親自將一個花圈放到張思德遺像前,花圈的挽聯上有他親筆題寫的“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誌致敬!”追悼會上,毛澤東還即興作了著名的演講《為人民服務》。黨的七大《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必須具有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精神。”這是首次將“為人民服務”寫進黨章。延安時期各解放區成功的民主政權建設,親如魚水的黨群關係、軍民關係,已經為此作了生動的寫照。
延安精神是創業精神,它以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標誌,為我們黨和民族鍛造了永遠奮進的精神力量。毛澤東一貫倡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他指出:“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麼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當延安和陝甘寧邊區遇到極大的經濟困難時,毛澤東號召邊區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一手拿槍,一手拿鋤,開展大生產運動,戰勝困難,渡過難關。而黨中央領導同誌帶頭艱苦奮鬥,毛澤東生活標準很低,每月隻有五元菜金,來客人談話後一般都要請吃飯,都從自己的夥食標準中扣除。朱德最困難時用馬尾做牙刷,用鹽水漱口。偉人風範長存,精神動力永在。
曆史已經遠去,精神沒有過時。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到延安看望老區人民時所講:“在延安這塊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我們要把延安精神作為凝聚人心、團結奮進的強大動力,作為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第11節論太舊精神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