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取瀘定橋的當天晚上,中共中央在瀘定城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向北進軍,避開人口稠密地區,過雪山草地一線,實現與紅四方麵軍的會合。這座雪山就是夾金山,中央紅軍長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夾金山海拔4000多米,終年積雪,空氣稀薄,沒有道路,沒有人煙,氣候變化無常,時晴時陰,時雨時雪,忽而狂風大作,忽而冰雹驟降,有“神山”之稱。當地有首歌謠說:“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人不攀。要想越過夾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間。”廣大紅軍指戰員長途轉戰至此,又衣著單薄,要越過這人跡罕至的雪山,困難是難以想象的。
但是,紅軍是鋼鐵鑄成的英雄漢。他們在“征服夾金山,創造行軍奇跡”的口號鼓舞下,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進軍夾金山。先頭部隊邊開路邊行進,稍有不慎,就會滑下雪崖而葬身雪窟。他們手拉著手,艱難地前行,餓了就啃一點幹糧,渴了就抓把雪解渴,累了也不敢休息,因為一坐下就有再也站不起來的危險。有的傷病員倒在雪地上就再也沒有起來,他們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長眠於此,融入了那個聖潔的冰雪世界。不少戰士在冰天雪地裏還穿著草鞋,有的人找到破布把腳包了起來,大多數人沒有包,腳都凍傷了。許多戰士的腳被冰碴劃破,鮮血直流。越往山頂走,空氣更加稀薄,讓人覺得胸悶腿沉,攀登也更為艱難。但是,紅軍指戰員們懷著必勝的堅定信念,以堅忍不拔的頑強毅力和團結友愛的精神,互相攜扶,執著前行,克服重重險阻,硬是用血肉之軀征服了“神山”。
在征服雪山的英雄群體中,年長者有徐特立、林伯渠、董必武、謝覺哉、朱德這些50歲左右的人,他們都不騎馬,和年輕戰士們一樣,徒步行進在雪山之上。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雖然年輕,但體質較弱,在夾金山頂由於缺氧幾次暈倒,在同誌們極力協助下才渡過難關。毛澤東是6月17日登山的,那天早晨,他喝完一碗熱氣騰騰的辣椒湯,手拄木棍,沿著前麵部隊踏出的又陡又滑的雪路,向山頂攀登。他把馬讓給傷病員使用,並且給大家鼓勁說:“多有一個同誌爬過雪山,就為革命多保存了一份力量!”最困難的還是女同誌,她們有的體弱多病,有的剛生過小孩或正在懷孕,爬起雪山來特別困難,但她們和男同誌一樣勇敢頑強。女戰士王泉媛正趕上來例假,嚴寒之中小腹疼痛難忍,臉色蒼白,戰友們都關切地詢問她,她咬著牙說:“沒事,能走!”李堅真看到身邊的馬夫、運輸員都暈倒了,便和戰友們咬緊牙關,跪著爬行,不但自己過了雪山,還把傷病員及擔架、藥箱也都拉過了大雪山。艱苦卓絕的人間奇跡就是這樣誕生在紅軍腳下。
翻過夾金山,中央紅軍到達懋功,與紅四方麵軍勝利會師。懋功會師後,紅軍實力大大增強,士氣空前高漲。在兩河口會議上中央政治局通過新的戰略方針,即集中主力向北進攻,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創建川陝甘蘇區根據地,迎接全國抗日民族運動高潮。但是,紅四方麵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卻主張向川、康、藏邊境退卻,中央否決了張國燾的退卻路線,決定繼續北上。1935年7月上旬,紅軍連續翻越幾座大雪山後,到達四川鬆潘的毛兒蓋。中央在毛兒蓋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批判了張國燾的逃跑主義和分裂主義,再次強調北上戰略。會後,紅軍組成左、右兩路軍北進,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隨右路軍行動,英勇的紅軍又踏上了征服大草地的艱難途程。
川西北草原又名鬆潘草原,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連接地段,縱橫幾百公裏,海拔3000-4000米,遠遠望去,像一片灰綠色的海洋,茫茫無際,不見一棵樹木,一片村舍,沒有人煙,沒有生氣。茫茫草地,無路可走,擔任探路任務的紅四團好不容易才請來藏族向導,踏著千年沼澤的草甸,在水草深處尋找出一條曲折的小路來。但由於連日陰雨不斷,先頭部隊設置的路標很容易就被淹沒了,戰士們一不小心就陷入沼澤,越用力掙紮,陷得越深,竟於沒頂,被汙泥所吞噬。要是掉了隊或迷了路,尤其晚上誤入泥潭,往往九死一生。
饑餓,時時困擾著疲憊不堪的紅軍戰士,成為草地行軍中最大的威脅。盡管進草地前各部隊都做了一些籌糧準備,但因條件所限,所籌糧食離實際需求相差很遠。進入草地後戰士的身上背著的一小袋青裸麥粒或麥粉就是他們的第二生命,數著顆數或一小撮一小撮省著吃。行軍未及一半,有的部隊即告斷糧,為了生存,隻好沿途挖野菜充饑,有時會因誤食有毒的野菜而犧牲生命。可食的野菜吃完後,便不得不宰殺坐騎或其他牲口。當牲口也沒有可宰的了,戰士們隻好吃草根,咽樹皮,甚至煮食自己的皮鞋皮帶等。有的戰士體力漸漸不支,走著走著就突然倒下,再也起不來了。
草原的天氣變化莫測,晝夜溫差很大。紅軍戰士體弱衣單,饑寒交迫,夜晚來臨,風卷雪花撲麵而來,寒徹體腑,每當黑夜過去,露營地上便留下許多長眠的英靈。殘酷邪惡的草地,不知奪去了多少紅軍戰士的生命,拖垮了多少熱血男兒,但是英雄的紅軍並沒有被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戰友的犧牲所嚇倒,他們心中珍藏著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前仆後繼,勇敢前行。紅三軍某連的炊事班共九個人,進入草地後,為使全連戰士有熱水飲用和燙腳用,炊事員們輪流挑著那口沉重的銅鍋,一個倒下了,第二個含淚挑起鍋繼續走下去,最後這口銅鍋挑在了司務長的肩上,因為炊事班的同誌全都犧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