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得知電影《老井》拍攝地——左權縣石玉村的一個孩子因家境困難,正準備從一所重點中學退學時,立即指示民政部門給予救濟,使其順利讀完高中。1994年,這個“老井娃”張燕雲考上了太原工業大學。裴慶生非常高興,又從稿費中拿出3000元,資助他上大學。
當他得知女作家陳亞珍的作品多次在省內外獲獎,而本人一直是邊當售貨員邊堅持業餘創作時,馬上讓有關部門協調解決,調她到地區文聯搞專業創作。
當他得知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程玉英演藝一生,不會做飯,而和她住在一起的孫媳婦又是上“三班倒”時,立即交代分管領導:“晉中能有幾個程玉英?要幫助解決。”不久,程玉英的孫媳婦調回了藝校,使這位飽經風霜的老藝人的生活得到了照顧。
當他得知地區榮軍棉織廠八九個月發不了工資時,立刻派秘書長代表地委、行署前往慰問,給最困難的30戶特等殘廢軍人的遺屬每戶送去100元錢,使她們感到了黨的溫暖……
11月7日。裴慶生起床後,感到胃部不適,孩子勸他服藥,他說他身體壯,不要緊,能堅持,便又去上班了。
上午,他聽取了計委領導關於環渤海經濟工作的一個半小時的彙報;接著又聽了人事局領導的工作彙報;11點30分,黨史研究室的領導又向他彙報了黨史研究的新選題及1995年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的有關事宜。
下午,他召集交通局長談公路建設,與政法委負責同誌談全區的綜合治理。隨後聽取了分管信訪工作的副秘書長關於群眾養殖海狸鼠、綠毛龜被騙受損情況的彙報,要求協調有關方麵,幫助養殖戶解決實際問題,盡量減少群眾的損失。
晚上,下鄉辦主任到他住所彙報下鄉扶貧工作時,老裴正在吃飯。當他聽說從省下鄉辦又爭取到一個扶貧點指標時,高興得放下飯碗,又談起“284扶貧工程”,越談興致越濃,公務員熱了好幾次飯,催他吃完,他都不肯,最後幹脆說不吃了。不知不覺,時針已指向22點。這時,工商局領導又急匆匆叩開門,向他彙報一個案件的情況。本來他早該休息了,可還是堅持聽了一個多小時的彙報。
已是深夜,裴慶生覺得很累很累。他進了衛生間,好久出不來。裴慶生又便裏帶血了。
11月8日。星期二,立冬後的第二天。
上午,裴慶生同誌拖著病體,參加了108國道榆次過境段改線工程的竣工典禮,和大家一起分享勝利的歡樂。參加典禮的幹部群眾看到的還是那個精力充沛、精神飽滿的裴書記,有誰能想到此時的他早已重病纏身,死神向他悄悄伸出了魔爪……
竣工典禮之後,裴慶生到太原向省委書記胡富國彙報了自己的工作設想,表示要把晉中的三項建設搞得更好。
午飯後,他沒有休息,出去看望了一位老幹部,便急匆匆往家趕。走到院裏,正巧遇上剛剛請了假、交代完工作、準備隨他到榆次過冬的妻子。他說事情很多,要立即趕回榆次。妻子說,再看看小孫孫。他說,不用了,下次再看娃娃。妻子依了他。可哪裏知道,這竟是他與這個家的永別,他再也沒有機會親眼看看那個白白胖胖、長著圓圓眼睛的小孫孫了,他再也聽不到孩子那稚嫩的聲音了。
晚上,又有幾個幹部找老裴談心,談了些什麼,原玉蘭不知道,老裴不讓她聽,不讓她參與自己的工作。但原玉蘭知道,談話結束時又是一個“23點”!
她是他的妻子,他的病情隻有她知道。她不無擔憂地想:他已大病十餘天了,能挺得住嗎?
11月9日。星期三。裴慶生還在照常上班,又整整忙碌了一天。
這天,在一份簡報上,他留下了最後一條信訪批文:“拉柱同誌組織各方研究對策,確保春節前無赴省城集體上訪,任務艱巨,要商討一些超前辦法、超常規措施。”
凝視著裴慶生同誌這最後的遺墨,人們怎能不想起裴慶生對信訪工作傾注的大量心血。他以對黨的赤膽忠心和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幾年來親自處理了大量的群眾來信來訪。群眾說他是“信訪書記”“裴青天”,甚至在向遺體告別時悄悄掛出這樣的沒有落款的挽幛:“晉中人民的裴青天永垂不朽!”
他生前常說:“群眾上訪,責任在官不在民。如果連信訪問題都抓不好,那還當什麼‘父母官’。”他抓信訪,主要是抓隊伍建設,提指導性意見。但如果群眾來信是寫給他的,他一定親自過問,督促有關部門按政策盡快解決問題。秘書小田說,裴書記每天平均批閱群眾來信20封左右。
1994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他就親自召集地委、行署分管信訪工作的副秘書長,集體上訪發生比較多的榆次、平遙、太穀三縣(市)分管副書記以及有關負責同誌,共同研究信訪工作和穩定問題。而他生前批閱的最後一個文件,竟也是關於信訪工作。這難道僅僅是巧合嗎?
裴慶生同誌嫉惡如仇,為民做主,不信邪,不畏難,晉中人民有口皆碑。
晉中某地11年前發生的一起打人致死案,當時有關部門以“自縊而死”草率了結。親屬不服,一直上告。1994年,裴慶生根據上級指示,親自組織協調各方力量,克服重重阻力,衝破道道難關,經過開棺驗屍,科學鑒定,終於使一起沉冤多年的案子真相大白,違法者受到了應得的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