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是郭蘭英歌唱藝術大放光華的時期。她多麼想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這個先進組織中的一分子,從而更好地為黨的文藝事業貢獻力量啊!但是申請書寫了一次又一次,均被一些人以她曾經是舊藝人、應繼續考驗為由拒之門外。她沮喪過、失望過,但她沒有消沉,繼續以飽滿的熱情參加一場場演出,努力使藝術臻於爐火純青。為了演好《小二黑結婚》,她幾番鑽研趙樹理的原著,重要部分幾乎一字不差地背了下來。為了巡回下鄉演出,她不顧身懷有孕,冒雨上山時因路滑摔倒而失去了孩子。為了演好傳統劇目《竇娥冤》,她強忍個人生活的挫折,全身心投入排練,成功地塑造了竇娥的悲劇形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郭蘭英組織文藝小分隊,走上街頭為群眾演唱,不久,就受到衝擊,被打成“資產階級文藝黑尖子”,受到批鬥。後來,和劇院的一些老藝術家一起被下放到張家口農村勞動改造。鄉親們不把她當成“黑幫”,熱情地歡迎她演唱。她動情地為鄉親們獻上一首首發自肺腑的歌。張家口是郭蘭英參加革命的地方,時隔20年,這裏的一切仍能喚起當年美好的記憶。雖然現時被審查改造,但她堅信真金不怕火煉。當她得知黨中央和周恩來總理仍在關心著中國歌舞劇院、關心著她郭蘭英時,不由潸然淚下。她執著地盼著人民需要她歌聲的那一天,堅持吊嗓子、練唱……
“文革”結束,郭蘭英回到北京。在紀念周總理逝世一周年的文藝晚會上,郭蘭英登台演唱《繡金匾》:“一繡毛主席……二繡總司令……三繡周總理,人民的好總理,鞠躬盡瘁為人民,人民熱愛你。”一曲未終,歌者已是淚流滿麵,聽眾中也已一片抽泣。歌聲深深撼動了億萬人民的心靈,在神州大地久久回蕩。有評論家說:“他人唱歌唯唱聲,蘭英唱歌兼唱情。”可謂一語中的。但郭蘭英所唱絕非是一己悲歡之情,而是愛黨、愛祖國、愛人民之情,是與社會主義時代同律的大感情。
郭蘭英重新走上歌劇舞台時,已年屆五旬。但是,為了向她深愛的廣大觀眾獻上藝術精華,她不顧年紀大身體弱,克服重重困難,抓緊時間練功排演,再度成功地上演了歌劇《白毛女》。當喜兒盼回爹爹共度除夕、揮舞美麗的紅頭繩,喜悅歡快地唱起“人家的閨女有花戴……”,歌聲甜美清純,如山泉汩汩,沁人心田。當白毛女在奶奶廟發現仇人,奮起追殺,憤怒地哭訴滿腔仇恨時,歌聲淒厲如劍,字字血、聲聲淚,裂人肝膽。演出中觀眾席不時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大家覺得,郭蘭英的歌還是那樣好聽。然而,她畢竟不再年輕。在一次演出中,按劇情從高處跳下,腰椎嚴重受傷。為了不讓觀眾失望,她堅持打了封閉針繼續演出,大幕剛落下便暈倒在台上。
1981年,郭蘭英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17歲到52歲,她追求進步的腳步從未停歇,曆盡坎坷,終不改赤子之心,這是一種怎樣執著的精神和可貴的品格啊!
淡泊名利,人生如詩如歌
由於年齡和健康的原因,郭蘭英離開了她深愛的充分展現過她藝術才華的舞台。巨大的失落感曾沉重地襲擊過她,可她挺了過來。黃河後浪推前浪,平靜地想想,一切釋然。過去的輝煌,屬於曆史,郭蘭英下決心要為祖國培養更多的藝術人才,為了延續那一脈民族藝術的精神,更為了完成周恩來總理的生前囑托。她變賣家產,籌資辦學,終於在著名音樂家冼星海的故鄉——廣州番禺建成一所“郭蘭英藝術學校”。這是她新的事業。
在赴京采訪“音樂電視劇《郭蘭英》座談會”之前,筆者泡圖書館查閱近幾年的全國報刊目錄索引,試圖尋覓一些有關郭蘭英的文字宣傳材料,結果收效甚微。在大感失望的同時不由想到,這才是郭蘭英的本色啊!比起那些小有名氣就大事張揚的“星”呀“角”呀,郭蘭英的樸實厚重、默默奉獻也許更耐人尋味。
座談會上,李瑞環同誌講了一段心裏話:給蘭英拍戲,了卻了我心裏的一個不平衡。現在唱歌的人越來越多了,老百姓也喜歡聽歌,明星也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包裝,各種各樣的出場價格,很多人都有專輯。像郭蘭英這樣一個大藝術家,在中國的革命過程中起過非常了不起作用的這麼一個藝術家,沒有她的一盤鄭重其事的,沒有她的廣告,沒有什麼聲音,所以我心裏對這件事一直不平衡,也覺得不公道。可以這樣說,郭蘭英的歌開辟了中國民族歌曲唱法的一代先河。我們現在很多明星都有成名曲,像郭蘭英這樣有這麼多被群眾喜聞樂見的歌,到今天所有的歌唱家裏還沒一個。不信你們數一數,郭蘭英的歌在人的腦子裏記住的有多少?不講那幾部歌劇,經常能夠背出來的像《南泥灣》《翻身道情》《我的祖國》《人說山西好風光》《繡金匾》等等,可以數很多。現在有幾個很著名的演員彭麗媛、李穀一等都是蘭英同誌的徒弟。所以,郭蘭英的民歌成就是很了不起的。過去,一個大型晚會,隻要郭蘭英一出場,全場的氣氛一下子就起來了,她的歌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一個歌唱演員能夠有這麼大的影響,這樣受人的愛戴是很不容易的。所以,給蘭英拍一部電視劇,使人們更多地了解她,不僅可以很好地回顧曆史,而且對今後我國文藝事業的發展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通過電視劇,會給很多人一點啟發:唱歌除了給錢以外還有別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