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觀影的震撼過後,剩下的幾次變成了喬納森·貝茨的思考與探秘之旅,他沉醉於傑克與泰勒不同的人格魅力中,又屢屢為他們其實是一個人而感到驚奇,他喜歡在每一次觀看到片尾的時候聽到其他觀眾訝然的驚叫,電影高節奏的情節設置和大量隱藏的細節讓他無論看多少遍都不會覺得影片枯燥,並且每次觀看都能產生新的想法。
對多重人格(精神分裂)者的描寫刻畫、對唯消費之上的社會的抨擊、對現代社會信仰缺失的探討、甚至是原本處社會主導地位的男性在女權主義興起同時產生的無力和焦灼心理,以及更加複雜深刻的心理活動,《搏擊俱樂部》全部都有描寫到。
至於那些讓《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都為之爭論不休的,《搏擊俱樂部》是否歌頌了無政府主義,喬納森一開始也是為搏擊俱樂部對泰勒的個人崇拜,以及那些血腥的畫麵感到不適的,他甚至一度在想“威廉·布蘭德利為什麼要接這樣一部電影?”,但是後來他發現,雖然影片中的暴力場麵是多了點,但導演毫無疑問的是對暴力持否定態度的,大衛·芬奇早已給出了答案——影片中搏擊俱樂部成員們的四處破壞讓傑克心生恐懼,他想盡一切辦法攔截俱樂部的恐怖活動,在發現泰勒其實就是他本人後,甚至不惜用朝自己開槍的方式,殺害另一個自己(泰勒)來阻止,這正是導演對陷入瘋狂的極端個人主義或者說無政府主義的否定。
或許大衛·芬奇對畫麵美感的追求讓他過度渲染了一些暴力,但他絕對沒有在歌頌他們,他隻是將這些社會黑暗麵血淋淋的呈現在所有觀眾麵前,讓他們自己去分析判斷。
這就是《搏擊俱樂部》會遭到社會諸多誤解的原因,也是諸如喬納森·貝茨這樣的年輕人會愛上它的原因之一,這部電影簡直像是在他們麵前展開了一個包括化學、生物、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在內的諸多謎題,而這樣的謎題,往往是年輕人最喜愛的。
‘或許那些中年人也會喜歡這部電影的,如果他們肯多看一遍,並靜靜的想一想的話。’抱著這樣的想法,喬納森·貝茨打開了imdb網站的評論頁麵,敲擊著鍵盤,寫下了一個標題:《大衛·芬奇的暗示,你發現了幾個?》
或許他無法改變那些已經下了結論的專業影評人的想法,比如《芝加哥太陽報》的羅傑·艾伯特,這位全美著名的影評人已經看懂了《搏擊俱樂部》在講什麼,但還是說出了“或許有很多人喜歡,但不包括我。”這樣的話,不過,喬納森想他總能為這部電影爭取到更多的觀眾,並吸引他們中的一部分去看第二遍、第三遍,喬納森相信,第一遍《搏擊俱樂部》帶來的或許是對結局的震驚和不解,但隻要再多看一遍,就肯定能從電影裏汲取到更多更深刻的思想。
……
“我是真的沒想到會這麼快又來上奧普拉的節目,而且是和你一起。”站在美國廣播公司abc旗下芝加哥電視台的演播廳後台,布拉德·皮特望著隻有幾台燈光的攝影棚棚頂,突然說道。
“巧的是,我也是一樣的想法。”和布拉德·皮特並排站立的威廉輕輕點了下頭,聽著一牆之隔外奧普拉·溫芙瑞和觀眾正在互動的聲音,不經意間看向皮特,兩人的視線交彙,彼此目光裏都有幾分感慨和複雜。
威廉和布拉德·皮特都不是第一次來《奧普拉脫口秀》,兩人以前在這裏都做過一期個人專訪,也都收獲了極好的宣傳效果,但這次作為特別嘉賓一起參加節目,的的確確是頭一次,也是兩人之前怎麼也預料不到的。
這次脫口秀宣傳是二十世紀福克斯一手促成的,無他,除了七千萬美元的製作成本外,福克斯還花了大筆美元在宣傳上,結果由於電影上映後收獲的巨大爭議和部分極端影迷的抵製,影片目前的北美票房還沒有製作成本高,全球票房加在一起也不夠回本。
這是一場足以讓福克斯電影部門負責人都辭職走人的危機,如果影片的票房和口碑最終還是被挽救失敗的話。
壞事不會隻來一件。本來關於《搏擊俱樂部》是否有“無政府主義”或“法西斯傾向”的討論還甚囂塵上,隨著媒體影迷的狂熱討論和年輕觀眾的熱情追捧,中立聲音和好的言論增多,電影自首映後就被蒙上的陰影終於開始一點一點變淡,好不容易票房出現了一點回暖跡象,卻又有媒體開始“揭露真相”大炒《搏擊俱樂部》兩位主演的不合新聞,稱布拉德·皮特和威廉·布蘭德利“從進組第一天就看對方不順眼,拍攝期間數次大打出手,互相敵視針對,主演不合電影怎麼可能會拍的好?《搏擊俱樂部》現在的悲慘境遇,皮特和布蘭德利都要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好了,本來《搏擊俱樂部》所遭遇的危機和威廉及布拉德·皮特關係都不大——兩位主演的演技都是無可指摘的,布拉德·皮特從《十二隻猴子》後就對表演泰勒這一類型的角色非常擅長,而威廉,傑克為報複上司而自虐到鮮血淋漓的那一幕,那段平靜下隱藏著癲狂的表演,象征著傑克人格受到泰勒人格的影響,也可以說是兩個人格間的一次融合,被眾多影評人稱為是影片最令人震撼的情節之一,影片惹起的反對和爭議主要是來自於部分劇情和台詞,說實在的,這鍋通常都是由導演來背——但是現在,很明顯是有人想讓《搏擊俱樂部》在倒塌的同時也拽著兩位主演一起下地獄。
布拉德·皮特這幾年拍的電影票房成績都極其不佳,前年與哈裏森·福特強強聯手主演的《與魔鬼同行》更是一場口碑票房上的雙重災難,雖然這跟他的選片口味有很大關係,但連續幾部電影都票房失敗,演員本人也不可避免的要背負上“票房毒藥”的名聲;而《搏擊俱樂部》雖然隻是威廉第一部看起來票房回不了本的電影,但是因為他之前的電影沒有一部不是大賺的,所以就顯得《搏擊俱樂部》的票房失敗分外明顯,雖然短時間內對威廉產生不了什麼壞的拖累,但媒體唱衰多了,還是會有一定的影響的。
所以就算對對方再不感冒,威廉和皮特也要聯起手來一起反擊了,因為一他們的關係其實也沒有像敵人似的那麼差,二他們都不想讓有心人的陰謀得逞。
而最好的澄清不合緋聞的場合,自然就是各種脫口秀采訪節目。之所以選擇《奧普拉脫口秀》,則是因為這檔節目的兩個最大的觀眾群體,自由時間較多的大學生和家庭主婦,恰好對《搏擊俱樂部》抱有截然相反的看法,福克斯包括兩人的公關都認為上《奧普拉脫口秀》能最取得最好的宣傳效果。
大學生影迷是最追捧《搏擊俱樂部》群體之一,那些從電影院撤下的海報聽說已經成為不少大學男生宿舍床頭最好的裝飾品,大學女生對影片的接受程度也很高,這和福克斯當初的預期不太一樣,他們原本認為不會有多少女性會喜愛看一部關於男人打架的電影,不過這句話說到底也沒錯,大學女生畢竟占的還是廣大女性群體裏不算多的一部分,而購買力更強的家庭主婦群體一改以往對布拉德·皮特和威廉·布蘭德利的支持,她們不僅不喜歡《搏擊俱樂部》甚至是反對的,來自於兩位好萊塢最頂尖帥哥的美好肉體並未消除她們在看到暴力場景時的反感和恐懼。
“不知道我們一會兒出現的時候她們會是什麼反應。”或許是等待出場的幾分鍾太過漫長,或許是突然意識到和威廉·布蘭德利的關係必須得有所改善了,布拉德·皮特沒話找話道。
“我更擔心我們是否能配合默契。”威廉說:“先說好,一切為了電影宣傳,少揭短。”
“應該沒有問題?我一直覺得,除了在某些問題上我們看法不同外,其餘很多地方都還是相似甚至相同的。”皮特若有所思:“而那些分歧,或許你才是對的……”他很快意識到了目前的時間地點不適合談什麼深入的話題,於是很快就打住了。
威廉也順水推舟的換話題放鬆氣憤道:“上次你來這裏的時候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尖叫,掌聲,很多涉及隱私的問題。”
“好吧,希望我們這次——”威廉的話說了一半就停止了,皮特也沒有繼續問下去,因為他們都聽到在一牆之隔外傳來了奧普拉·溫芙瑞的聲音。
“今晚的下一對嘉賓是誰?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他們來自於最近正在上映的一部電影。”演播大廳裏,奧普拉·溫芙瑞故作神秘的停頓了一下,突然抬高聲音:“歡迎來自電影《搏擊俱樂部》的威廉·布蘭德利和布拉德·皮特!”
“啊啊啊——!!!”巨大的尖叫聲從台下響起,不少女性觀眾一邊用雙手拍著自己的臉頰或抓著頭發,一邊大張著嘴巴朝旁邊的人發問:“什麼?她說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