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問她什麼時候結婚,她一點也不靦腆,連連搖頭說:“恐怕還要拖幾年?”。”

“為什麼?你年齡不小了呀。”我誠懇地問她。

“很簡單,為了家庭。您知道不,我有四個弟妹,我是老大。媽媽是個家庭婦女,年老多病,沒有工作;父親是個做墩布的工人,現在領了個執照算是個體戶。我每天下班以後,先幫媽媽做飯,吃了飯再去上夜大學。本來也可以在單位食堂裏吃,還省路,可是為了省錢和幫助媽媽幹點累活兒,我還是得回家。夜大學下課以後,回到家先換上一件破衣服,幫父親整理碎布條,那都是織布廠的下腳料,要一條條地碼好。父親跑了一天了,每天晚上回來還得綁墩布,我能不幫助父親幹一點活兒嗎?星期日,我要做全家的兩頓飯。整天幫助父親碼布條。我有一個弟弟,他考上了大學,我讓他不要管家務事,我全包了。也許受了我的影響吧,他念的也是中文係。每逢星期日,我們倆就討論討論所學的課程,彼此交換一下情況,也就算是複習功課了。我想過多次了,家庭需要我,如果我一旦結婚離開了家,父親、媽媽、弟弟、妹妹們就要……既然大家都離不開我,我怎麼忍心走呢?弟弟剛上大學一年級,也許弟弟畢業以後,我才能考慮個人的婚姻問題。那時候,我的幾個小妹妹也許能進工廠了。……”

我不忍心想下去,那時姑娘一定已經年過三十歲了。我問她:“那你在什麼時間看點文學書呢?”

“夜深人靜啊,等全家人都睡熟了的時候,時間便全是我的了!”好象她非常得意,非常知足!

從樓下上來幾位新到的客人,她高高興興地接過客人的行李,我隻好同她中斷了談話。

吃完晚飯,我正在整理行裝,偶然從窗口往樓下望去,看到那姑娘穿著一件樸素的外衣,正推一輛自行車往外走。我想,她下班後又該回家先做晚飯,然後隨便吃上兩口便要趕往夜大學了。突然,她把車放在一旁,蹲在大院當中的花圃旁邊整理起幾株花草來。今天早晨有一陣暴風雨,也許吹折了幾株花草,可有誰又關心這些呢!最後她站起來,又用一隻腳小心地踩實那鬆土……我簡直看得發呆了,她年紀輕輕,心裏卻裝著這麼多事。為了別人,她肯於犧牲自己,然而一點也沒有減弱對生活的熱愛。

當我走出旅舍,經過院中花圃的時候,特意朝那花草望去。它們一定會長得更好的,因為有一個細心的姑娘在關心著它們。

大街上人流如潮,我看到有不少英俊的小夥子騎著車,從我的麵前飛馳而過,我真想攔住幾個陌生的小夥子問問他們:同誌,你有愛人了嗎?就在你們這座城市裏,就在你們的身邊有一個多麼好的姑娘啊。她的心一片潔白,對生活那麼堅貞,對待愛情也一定是堅貞的。

給她幸福吧。一切善良的人們。

一九八一年四月。

[鑒賞]

薑德明(1929年生),天津人。作家。有散文集《清泉集》、《雨聲集》、《綠窗集》、《南亞風情》、《尋找櫻花》;隨筆有《書葉集》、《書味集》等。主編“百花青年小文庫”現代文學輯。

《旅舍紀事》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普通而善良的姑娘形象。這位姑娘工作負責。這是她給散文作者的第一印象。在她還沒有開口說話時,她的形象魅力已經開始透露出來了。這裏作者先用了潔白的顏色來給他的人物做襯景是頗有用意的。整潔的房間,雪白的床單、枕巾、被單,姑娘的工作服也是潔白如雪的。人物一出場就給讀者以純潔、恬靜的印象。接著就寫人物的舉止:

她熱愛自己的工作。她總是穿著潔白的工作服,不是在擦玻璃、拖地板就是拆換各個房間裏的被褥,她那雙黑亮的眼睛偶爾含著微笑朝散文作者望一望。看得出來,她是用心在工作,絕不是敷衍了事。

“為了別人,她肯於犧牲自己,然而一點也沒有減弱對生活的熱愛。”她生不逢時,家庭條件又不允許她考正式的大學。所以隻好考夜大學。對於這樣的遭遇,她不怨天不尤人。仍然對生活甚至對現狀都充滿信心。她考夜大不是為換個好工作,而是隻為了“長點知識”。為了幫助家裏,她每天下班後,先幫媽媽做飯,吃了飯再去上夜大。本來在單位食堂吃飯可以省跑路,但她為了節約(同時也為幫她媽媽幹活),還是回家吃晚飯。夜大學下課回家後,她還幫她父親幹活。為了生活,她一天到晚地忙碌,疲憊不堪。但是她還要學習、看書。當作者問她什麼時間看書時,她回答道:“夜深人靜啊,等全家人都睡熟了的時候,時間便全是我的了!”好像她非常得意,非常知足!對於艱難的生活她非但不抱怨,而且還樂在其中。足見對生活熱愛的程度!還有一件小事更加強深化了這個意思。一次下班時,她該趕回家幫她媽媽做晚飯了,突然發現花圃裏有幾株花草被暴風吹折了,馬上蹲下去整理起來,最後用一隻腳小心地踩實鬆土。而這幾株花草別人一般是不會關心的,比她生活得輕鬆無慮的大有人在。

這樣的姑娘,為了家庭,她竟可以把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幸福讓位。這種自我犧牲精神不是很高尚嗎?麵對這樣的姑娘,誰能不為她祝福,誰能不希望她建立一個美滿的屬於她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