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電話總也不響。
有心致電的朋友,案頭或許沒有電話。案頭陳放電話的朋友,早已忘卻致電的使命。
於是自己撥動電話。
然而最想問候的朋友,遠在重洋那邊。能夠撥通的咫尺人家,撥通後卻已無話可說。
於是不再努力。
最後是勉強湊在燭光下,翻一頁一頁的書。一頁一頁的書翻過去之後,突然感慨萬千:
唯書籍是人類摯友,生命燭光。假如人生沒有書籍陪伴,假如有一天連好書也再不可覓,生命就真該結束了。
結束的卻是飄忽的燭光。燃燒的燭芯竟然不顧滿屋的驚慌失措,竟然漸漸無可奈何地癱軟下去,萎靡下去……
終於,燭光滅了。
屋內一片漆黑。
黑暗中你看見一雙淚光晶瑩的眼睛。
於是你神經質地大笑起來。
[鑒賞]
作者斯妤(1954~)女,福建廈門人。作家。著有散文集《女兒夢》、《流放者》、《愛情神話》、《兩種生活》、《愛情是風》、《斯妤散文精選》等。
在這篇散文中,作者選取了生活中幾個小片段為原料,未經藝術性的加工處理,和盤托出,保持了原汁原味,從中讀者可品味出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可咀嚼出作者的人生況味。
《心靈速寫》是作者對自我的默默審視。作者審視自己零亂的思緒,審視自己苦澀的歎息,審視那漸漸被冷寂榨幹的柔情,以及那蜷縮著的孤寂靈魂……終於,發出了“神經質”的大笑。
其間的荒謬顯而易見:一個熱愛生活,醉心於工作與創造的人,不得不厭倦存在厭倦的人生;常常為深情所感動,充滿柔情與愛的心靈不得不吝嗇每一份情感,堅守一顆石化的心;渴望自由,渴望隨風而去,四處漂泊的人卻充其量隻能蜷縮在沙發上冥想自由,渴望超越……隨著無所不在的荒謬現實的一一揭示,作者冷峻而深刻的思考漸漸浮現出來。
斯妤是第一個把荒誕意識引入散文領域的作家。多少年來,散文漸漸成了花前月下的低徊,茶餘飯後的絮語。靈魂的苦痛,心靈的痙攣,人生的悲哀,現實的荒謬,似乎全不在散文家的視線之內,散文成了名副其實的“軟性文件”,成了小康人家飯後的甜點心。《心靈速寫》卻以其率直、坦誠和成功的荒謬手法,重新恢複了散文直麵人生,負載靈魂悲痛的獨到功能。
如果說荒誕意識使斯妤獲得了對自我、對人生的深刻審視,那麼荒誕手法則使《心靈速寫》在藝術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最典型的是文章結尾那兩句話。
“黑暗中你看見一雙淚光晶瑩的眼睛。
於是你神經質地大笑起來。”
這是一幅荒誕不經的畫麵。黑暗中作者看見了自己那雙淚光晶瑩的眼睛(這本身就相當荒誕),而抒情主人公在萬般無奈之後不是痛哭失聲而是轉而神經質地大笑起來(更荒誕)。這時,讀者感受到的難道不是十倍的痛楚,十倍的哀怨嗎?神經質的笑聲,黑色的笑聲所蘊含的實在太豐富,太有意味了,它把作者對一己心靈的審視推向了高潮,也使讀者在它的餘音下思索再三。這無疑是神來之筆。
全文分為六節,從不同側麵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豐富了文章的內涵。語言樸實,敘述簡潔,具有生活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