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說:“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是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人類的生命活動之所以是自由的,就在於人的生命活動具有目的。人能在一生中,用自己的雙手進行勞動,用勞動創造新的生活,新的世界。同時,人的生命活動又是自覺的,因為人不僅有目的,而且還能進行反思,對自己走過的路,做過的事進行再思考。有目的,人生就有前行的方向,有達到目的而曆盡艱辛、百折不撓的意誌精神,生活不單調而豐富,不貧乏而充實。能反思,他就能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誕生新的自我。在收獲穀物的同時,還收獲人生。在生命的黃昏裏,永遠不會“哀歎和寂寞”。
“一個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我們要珍惜和把握生命的每一天,莫讓它白白地流逝。但願我們每個人的四季,都在目的和反思中度過,每個人的四季都充滿了艱辛和歡樂。即使在生命的黃昏裏,我們回首往事,也不至於哀歎和後悔。
心靈速寫。
斯妤。
1。
常常對著扔得滿屋都是的衣服、刊物、廢紙團,還有兒子的玩具、畫作等等發呆,不知從何下手,不知如何收拾。家中的零亂不整令人心煩。思緒也如這零亂的家一樣,突然踉踉蹌蹌,紛亂如飄滿鴉翅的天空了。
於是發狠心不看書不工作,騰一個上午好好整頓這個家。
衣服掛起來。刊物碼到書桌上。廢紙團一個一個塞進垃圾桶。兒子的玩具叫人頭疼,東一件西一件。沙發下,被窩裏,一會兒冒出一隻斷了臂的狗熊,一會兒鑽出一輛卸掉前輪的汽車來。
好容易收拾停當。
倒在沙發上長長呼出一口氣。
三間屋子的零亂用去一小時。擦窗戶抹桌子用去一小時。洗衣服倒垃圾用去一小時。剩下的半小時該是看報紙翻刊物的享受了。
然而一低頭,卻發現地上仍舊汙垢斑斑。
於是恨恨地咀嚼人生:生存是無盡期的整理,無盡期的零亂,無盡期的期待與厭倦。
最後是終於克製不住擰開水龍頭的衝動。嘩嘩的水龍頭擰開時,噴薄而出的自來水狠狠衝洗起這遍地汙垢遍地厭倦來。
2。
平和安靜的時候似乎更多。
送走坐機關的、上幼稚園的,疊好被窩,喝完早茶,便坐到每日必坐的書桌前來。一本好書,或者一管鉛筆,一疊攤開的稿紙,便可進入一個遠離醜陋現實的世界。
那世界也有醜陋。但那裏的醜陋是詩意的醜陋,美麗的醜陋。那裏的醜陋深刻並且冷峻。
於是害怕有人敲門。害怕電話鈴響。害怕午飯時間霎眼又到。一如許久以來怕極了喧囂社交。
冥想世界大放異彩,現實便變得遙遠,陌生,無足輕重。
掃興的是背後常常有人大喝一聲:當心走火入魔!
回頭恨恨地慘淡一笑,背書般答對:黃花魚一斤兩毛七。
於是一齊哈哈大笑。—他笑什麼你知道,你笑什麼他其實永遠不會知曉。
3。
當然記得在火車上為人垂淚的情景。
那是一個陌生的、毫不相幹的女人。隻是她身著喪服。隻是她清秀的臉上寫滿了悲哀。她的同樣身著喪服的姐妹、兄弟們大嚼大咽,談笑風生的時候,她視而不見,靈魂似乎愈行愈遠,黯然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憶中,沉浸在對逝者的哀婉懷念中。
一再地看著那強烈的對比,(一片黑色喪服與陣陣放肆笑聲),一再地看著那張如臨無人之境、溢滿哀傷的臉,心突然潮濕起來,感動起來,眼淚無來由地湧上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