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依依惜別的深情(1)(3 / 3)

這一夜,有多少朝鮮人家沒有合眼,有多少人家午夜三點就亮起了燈,他們再一次整理好花束,把禮物放進竹籃,坐等著集合號就要響起的拂曉。拂曉,這是深秋的拂曉嗬,可是人們已經走出來了,穿著單薄的衣裳走出來了。老人們戴著高高的烏紗帽,婦女們頂著竹籃,背著孩子,人們都拿著楓葉。就是背上的孩子,小手裏也拿著楓葉。他們站在大路邊,站在寒氣襲人的曉風中。

部隊集合了,婦女們打開竹籃,分贈著禮物,孩子們爬上大炮,把紅葉插上炮口。小吉普也被無數的彩紙條和成串的紙花纏成了花車,阿媽妮們,孩子們,姑娘們,她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統統沒有哭,昨天晚上,戰士們就告訴他們說不要哭。裏幹部們也告訴說,為了不使誌願軍難過,讓他們不要哭。他們很聽話,他們真的製止住了,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統統沒有哭。

出發號響起了。戰士們背起背包,挎上了槍,走向夾道歡送的人群。“萬歲”聲響起來了。火紅的楓葉舉起來了。孩子們奮力地撒著紙屑的花雨,歡呼著:“榮光—伊斯達!“榮光—伊斯達!”誌願軍的腳步移動了,人們的眼睛潮濕了,但誰也忍著,竭力喊著口號,仍然沒有哭。

可是,當戰士們握著老媽媽的手,叫了一聲“阿媽妮,再見!”不知道是哪個老媽媽忍不住了:捧著戰士的手,第一個哭出了聲,接著是姑娘們、孩子們哭出聲來,然後是那些男人們無聲的眼淚,低低的吸泣。這時候,戰士們簡直是在朝鮮人民送行的淚雨中行進,這不是哪一個人在哭,這是全朝鮮人民在捧著赤心送著他們至親至愛的友人!

我的一滴淚,也止不住滴在這千行淚雨中,嗬,親愛的、可敬的朝鮮人民!在紛飛的戰火中,你是那樣剛強!敵人把你的城鎮變成了廢墟,你沒有哭;敵人把你的家園燒成了灰,你沒有哭;敵人殺死了你的親人,你沒有哭;敵人把你綁在大樹上,燒你,烤你,你沒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斷的硬弓,一座燒不毀的金剛!可是今天,當你的戰友—中國戰士們要離開你的時候,你卻傾灑了這樣多的眼淚!仿佛要把你們每個人一生一世的眼淚,都傾灑在今天!你是多麼剛強而又多情多義的人民!

請收起眼淚吧,親愛的、可敬的人民!你的淚是這樣傾流不止,已經灑濕了你們的國土,我知道,你是為中國戰士的鮮血而痛惜,為中國戰士的一點點工作而感懷。你今天的淚,是對中國戰士的最崇高的評價,是給予中國戰士的無上的光榮!我知道,這淚雨中的每一滴,都不是普通的眼淚,一顆,一顆,都是萬金難買的友誼的珍珠!

在這送行的淚雨中,中國戰士們也個個垂淚,一小時已經過去了,還沒有走出二裏路。這時候,在送行人的行列裏,不知是誰喊了一聲:“不要哭了,替他們背背包嗬!”人們才像忽然醒轉過來,擦擦淚,去奪戰士們的背包,小孩子也把背包搶過去背在肩上,婦女們把奪過的背包,高高頂在頭上,飄行在戰士的身邊。這時的隊伍,已經不分行列,不分軍民,不分男女,錯錯落落,五光十色,互相攙著扶著,邊說邊走,這是什麼隊伍嗬!也許這不像隊伍吧,可是這確是世界上最強有力的隊伍,這是心連著心,肩並著肩的友誼的巨流!這支巨流,行進著,行進著,越過了一道道水,一道道山,他們行進在楓林燒紅的山野,行進在社會主義的東方……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七日晚。

[鑒賞]

魏巍(1920~),原名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當代著名作家。著有《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戰士和祖國》、《誰是最可愛的人》、《冬天和春天》及長篇小說《東方》等作品。

文章通過描寫朝鮮人民與中國人民誌願軍依依惜別的動人場景,表現了中朝兩國人民在浴血的抗美戰爭中結成的深厚友誼,歌頌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精神。

這篇散文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作者對讀者娓娓訴說中的親切性。作者完全是在親切的敘述、描寫、議論、抒情中,把讀者帶進了誌願軍與朝鮮人民彼此之間依依惜別的氛圍之中,他的敘述那麼自然,他的描寫那麼真切,他的抒情議論又是那麼恰到的好處,水到渠成。

最美麗的還是在日岩裏戰士們替一個有四個孩子的孤苦婦人趕修一座房了的故事。“戰士們懷著深切的愛,把廊柱染成紅的,還在飛簷下繪了鳥蟲花卉,……”這使我們想到北京頤和園湖邊的長廊,不過簷下畫的不是別的故事,而是中朝“兩國人民並肩作戰的彩畫”。戰士們把這一家送進這美輪美奐的新居的一段,描寫得十分熱鬧而動人。這位孤苦的婦人“伏在戰士肩上,傾流著自己的眼淚”,她的老母親斟起酒,捧到政委的唇邊,說出自己昨夜做的充滿詩意的夢。這是朝鮮人民對我們誌願軍的依戀的精誠所幻化結成的童話般的美麗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