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依依惜別的深情(2)(1 / 3)

從這段美麗的夢起,作者盡情地描寫朝鮮人民對即將別去的中國誌願軍的依戀。他們眠食無心,晝夜不安地再三探問行期。阿媽妮們把自己收藏的珍貴的飾物和好吃的東西,熱情地送到誌願軍的懷裏、嘴裏。老爺爺們寫出一首首的漢文詩,裝在自己糊好的白紙信封裏來讚頌這無比珍奇的友誼。

最感動人的是對離別場景的描寫:“當戰士們握著老媽媽的手,叫了一聲‘阿媽妮,再見!’不知道是那個老媽媽忍不住了,捧著戰士的手,第一個哭出了聲。”到這裏文章也像方生的春水一般,讓那再三強製住的淚雨盡情奔注。所有的送行的人都流淚了,戰士們就在滂沱的淚雨中行進。“這不是哪一個人在哭,這是全朝鮮民族在捧著赤心送著他們至親至愛的友人!”

英雄的朝鮮人民在紛飛的戰火裏是那樣地堅強,到了為中國戰士的鮮血而痛惜,為他們的工作而感懷的時候,卻激動得傾灑出對中國戰士最崇高的評價的淚水。不,這不是淚水,這是給予中國戰士無上光榮的、萬金難買的珍珠啊!

作者以像戰士們那樣的思想情感,把自己所深切感到看到的情景細致地、生動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麵前。使人感動不已!越過半個世紀,今天重新閱讀這美麗的篇章,仍能感到那真摯動人的力量。

我的老師。

魏巍。

最使我難忘的,是我的女教師蔡芸芝先生。

她是我的二年級、三年級和四年級前一學期的教師。現在回想起來,她那時大約十八九歲。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在我記憶裏,她是一個溫柔和美麗的人。

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麼善於觀察這一點嗬。

在課外的時候,她教我們跳舞,我現在還記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裏,她把我們帶到她的家裏和女朋友的家裏。在她的女朋友的園子裏,她還讓我們觀察蜜蜂,也是在那時候,我認識了蜜蜂,並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愛詩,並且愛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她讀詩的音調,還能背誦她教我們的詩:

圓天蓋著大海,

黑水托著孤舟,

遠看不見山,

那天邊隻有雲頭,

也看不見樹,

那水上隻有海鷗……

今天想起來,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麼有益的影響!

像這樣的教師,我們怎麼會不喜歡她並且願意和她親近呢?我們見了柴老師像老鼠見了貓似的趕快溜走,而見了她不由地就圍上去,即使她寫字的時候,我們也默默地看著她,連她握鉛筆的姿勢都急於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來,在那時卻占據過我的心靈。我父親那時候在軍閥部隊裏,好幾年沒有回來,我跟母親非常牽掛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親常常站在一張褪了色的神像麵前焚起香來,把兩個有象征記號的字條卷著埋在香爐裏,然後磕了頭,抽出一個來卜問吉凶。我雖不像母親那樣,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對派”們,常常在我的耳邊猛喊:“哎喲喲,你爹不回來了喲,他吃了炮子兒羅!”那時的我,真好像父親死了似的那麼悲傷。這時候蔡老師援助了我,批評了我的“反對派”們,還寫了一封信勸慰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裏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麼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裏,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時候,我們就更不願離開她。我還記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看她收拾這樣那樣東西的情景。蔡老師!我不知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裏,對你是多麼的依戀!……至於暑假,對於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漫長!記得在一個夏季的夜裏,席子鋪在堂屋,旁邊燃著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裏的什麼時辰,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母親喊住我:

“你要去幹什麼?”

“找蔡老師……”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麼?”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塊席子,我已經走出六七尺遠。母親把我拉回來,勸說了一會,我才睡熟了。我是多麼思念我的蔡老師啊!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什麼時候,我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

[鑒賞]

《我的老師》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通過對小學老師的追憶,流露出作者對蔡老師的懷念之情和感激之心。從而,反映了尊師愛生這一主題。

蔡老師愛學生,愛生活,她在作者的記憶裏“是一個溫柔和美麗的人”,她用她的愛、純真、理解去影響學生,她沒有刻意地去塑造,可她卻的確在塑造她的學生。蘇軾曾說:“道可致而不可求”,學生的認識人生,大概絕非強求可得的。蔡老師是在舞蹈中、詩歌中,象泉水一樣地將做人與做文的道理沁入了學生的心田。作者寫他懷著深摯的感情聆聽老師歌唱一樣的詩朗誦,那麼多年了,他記憶猶新。當讀者讀到這裏時,像是隨同作者回到了當年蔡老師的講堂上,老師那優美的聲音好象亦在耳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