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這種生命泉,這樣果斷,這樣機敏,這樣迅速地履行它的天職,真叫人感慨不已。難怪榕樹能夠那麼快地治好自己的創傷,繼續壯大它那鬱鬱蔥蔥的事業。
我見過一棵傷痕累累的榕樹,依然生長得非常美,每一片葉子都綠得發藍,在陽光的映照下,滿樹好像垂掛著無數忽明忽滅的藍寶石,我不知道這棵飽經風霜的大樹抗衡過多少無情的刀劍,才贏得今天這種生命的繁榮。
我還看到驚動我故鄉的大風暴,那是雷霆與閃電助陣的大風暴,榕樹在風暴中是那樣從容不迫,它那鋼鐵一樣的軀幹,鎮定地屹立著,而它的枝葉搖曳著,有的被折斷了。但是在風暴過後,我看到那些被打入地裏的青枝,有的競依附著泥土,獨自重新萌動,複蘇逝去的綠色。這失去母體的生命,不僅沒有饑餓而死,而且執著地把自己發展成一個新的母體。
我還看到一次更撼動人心的生的壯觀。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難中,有一棵榕樹被狂風擊倒了。於是,一個奇跡因此發生了。這棵被拔倒的大樹,並沒有從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強地呼吸著,繼續著生命的另一種道路。它那龐雜的根係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還殘留在地下。殘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負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繼續勇敢地演奏著它的生命進行曲。我看到,綠芽在這倒下的身軀裏,紛紛崛起,接著,又長出新的嫩枝和嫩葉,青春,在這受難的生命中繼續繁衍;琴鍵,在倒下的琴體中繼續跳動。直到我在青年時代離開故鄉那一年,還看到這倒下的生命體上那不朽的業績,不屈的凱旋。
這種倒伏的生命與不倒伏的靈魂渾然一體的奇跡,這種在風暴中失敗而最終又在風暴中勝利的力量,使我意識到,真正偉大的生命進行曲,是不會死亡的!即使被擊倒在地獄裏,它也會在地母偉大的懷中繼續歌唱!
七。
我常常思念著故鄉的靈魂,榕樹。
我常常思念著故鄉的那一支生命的進行曲,榕樹。
我點燃一枝心香,祝願這支偉大的生命之曲,長久地在我故鄉明麗的土地上歌唱。願它常常挺進到我的心靈和我的夢境,常常挺進到為我所愛的一切心靈和為我所愛的一切夢境中。我祝福一切正直的胸脯裏,都有一支巍峨的歌,都有一支崢嶸的進行曲,都有一棵飛翔著千百萬綠蝶的—榕樹。
[鑒賞]
《榕樹,生命進行曲》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作者通過對榕樹的描寫,表達了個人的主觀感受。
作者之所以對榕樹懷有很深的感情,是因為他和榕樹是同一故鄉,被榕樹那令人驚異、發人奇想的外在奇觀和巨大的生命力所深深地折服,從心底發出對榕樹的感歎:“我的永恒的愛戀”。這樣一位多情作者講榕樹的故事,自然是情真意切的。
榕樹很美,而且美得驚人。它有鋼鐵般堅韌的龐大軀幹;它有意欲吞沒白雲的樹冠;它有意欲飲盡地下全部水份的根群;它有意欲籠罩大地的濃蔭。無風時,它平靜,雍容,“像沉默的大山一樣巋然而立”,微風中,葉子微微顫動,像千百萬綠色的蝴蝶;大風一起,它“瞬息間的從沉默的大山變成洶湧的大海。”
作者小時候曾長期觀察一棵小榕樹,看著它怎樣從縫穴中伸出嫩枝,怎樣在懸崖上攀登,怎樣在薄薄的塵土裏紮下根,又怎樣撒出氣根以吸收空氣中的水份。榕樹能在貧瘠的土地上成長壯大的性格,給了童年時的作者極深刻的印象,成為他日後創作的源泉。
全文作者不惜筆墨,對榕樹的英姿作了詳盡的描寫。全文最精彩的部分,要算對石壁榕的奇觀的描寫。寫石壁榕時,作者選取了奇特的角度。先從下往上看,榕樹“沿著石壁,許多粗壯的根從岩頂射向大地,有的像纜索懸蕩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盤旋而下。”然後又換了一個角度,假想“從雲端俯瞰下來大約會看到這棵榕樹像巨人伸去的手臂,抱住一塊天然寶石,企圖把它從大地母腹中拔出。”這景象何等壯觀!在榕樹這壯觀的形象中,也有幾分是作者的奇想。發完奇想,作者實實在在地交待了這奇異景觀的來曆,原來竟是小鳥把榕樹的種子帶到那岩石上,這未能被鳥兒消化掉的種子竟在那裏創造出生命的奇跡!
接著,作者又寫了榕樹的一種“更超常的旋律”。受了傷的榕樹,自己彌合傷口;折斷的青枝,入地後又長成另一棵榕樹;被擊倒的榕樹,仍匍匐著繼續它的生命進行曲。行文至此,榕樹的形象完全立起來了,豐滿了。
作者在這篇作品中大量使用了擬人與象征手法。這種鮮明的人格化描寫,賦予了樹以特有的人的品格、性情、靈魂與情感。人與樹,在生命進行曲的旋律中高度融合於同一韻律中,客觀描寫主觀情思,在突破、抗爭、發展、挺進的律動裏,天衣無縫地交織在同一生命錦緞上。
讀罷此文,不由得想起二千年前我國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的名作《橘頌》,它通過對橘的歌頌展示了詩人的偉大人格。我們從《榕樹,生命進行曲》裏,明顯的看到了《橘頌》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