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命地、不斷氣地閱讀你心愛的作家的著作吧,連續一個星期。如果這個作家仍然沒有使你厭倦,大概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家。

一隻蝴蝶因為美麗而被捕捉和製成了標本,美凝固了,蝴蝶的翅子不再扇動,它被讚美,被夢見。它仍然在你的夢中飛翔。

落葉善舞,因為它本來是綠過的。而且它一點也不怕被遺忘。

[鑒賞]

王蒙(1934~)北京人,祖籍河北南皮縣。當代著名作家。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說《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悠悠寸草心》及中篇小說《布禮》、《蝴蝶》,其主要散文集有《桔黃色的夢》、《德美兩國紀行》、《訪蘇心潮》等,並結集出版了短篇小說《冬雨》、《王蒙短篇小說集》。

這篇由十二個小段組成的散文,或詼諧幽默、或犀利尖刻、或深刻凝煉,風格迥異,說理精粹。作者從不同的側麵,不同的角度、摘取、濃縮、提煉了不同的生活現象,在形式上,就像一片片落葉飄飛在空中一般,顯得十分自由、瀟灑、無拘無束。在實質上,還是落葉歸根,歸結到生活的情調這一主題上:從而揭示了生活的多樣性及多麵性。告誡人們要正確對待生活萬象。落葉是零散的,然而,它們卻飄落於同一棵大樹,因而,又是完整的,這篇作品由一根主線(即主題)將十二個小段穿連在一起,形散神不散。在一篇不長的文章裏,能有如此豐富的容量,這與它形式的新穎別致是分不開的。

這篇散文表麵看起來,並不成一體,但每一獨立的自然段裏,都凝結了作家王蒙人到中年後,對生活、人生、社會等獨到深刻的見解。他往往能在大家熟視的生活中,捕捉到一種不被人們注意的現象,換個角度、深挖下去,鞭辟入裏,起到不同凡響、令人震驚的藝術效果。比如,生活中,人們是討厭說大話的,然而王蒙卻發現:“說大話有一種特殊的美:勇敢、自由、奔放、浪漫、勢不可擋……而且顯得高深可敬。”寥寥數語,表達了作者對說大話與眾不同的看法,引起讀者去深思。

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生活本身潛藏著許多美好的東西,隻要我們認真去挖掘,定能成為人生的亮點。作為一個作家,必須具備在別人習以為常的事物中,發現出一種不同凡響的美來。在王蒙的眼裏:“兒童的美是純淨的,青年的美是熱烈的,成人的美是廣博深厚而令人戰栗的……是一種至察至聖的美”。在王蒙的眼裏人生的各個年齡階段都是美好的,隻是其內容不同而已,充分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無限熱愛。

讀王蒙的散文《落葉》,我們有一種感覺油然而生:秋天是落葉的季節,曾經蔥綠光鮮的花葉,如今要悄然離去,自然這落葉顯得格外深沉、凝重。然而,它在空中飄飛的樣子,又是自由自在的、洋洋灑灑的,讓人看不出它的悲壯所在。這也許是作者所要提倡的人生態度。

珍珠鳥。

馮驥才。

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放在一個簡易的竹條編成的籠子裏,籠內還有一卷幹草,那是小鳥舒適又溫暖的巢。

有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

我把它掛在窗前。那兒還有一盆異常茂盛的法國吊蘭。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它們就像躲進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從中傳出的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鬆自在了。

陽光從窗外射入,透過這裏,吊蘭那些無數指甲狀的小葉,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駁駁,生意蔥蘢。小鳥的影子就在這中間隱約閃動,看不完整,有時連籠子也看不出,卻見它們可愛的鮮紅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

我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它們便漸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我們就這樣一點點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