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詞選(1 / 3)

蝶戀花·鄉情

遙望桃林茅舍小,燕著童裝,剪剪雲間繞。又是牛娃吹笛早,老槐迎客鄉親好。

樹上公雞籬外嫂,驚嚇行人,院裏姑娘笑。三盞杏花說不老,兒時江柳誰攀倒。

品讀。

這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詞人借助電影“蒙太奇”手法,跟隨遊子歸鄉的腳步,巧妙地攝取一個個鄉村生活的場景,真切而生動地記錄了令人陶醉的鄉情。尤其是那“天然去雕飾”的口語特色,值得激賞。

柳梢青·閑居之一

雨洗雲霞,山青墨淡,幾點昏鴉。剩有漁竿,渠江垂釣,客醉農家。

功名薄幸楊花,酒醒處,殷勤豆茶。山外青山,一溪明月,半簍魚蝦。

品讀。

此詞描寫閑居熊山之賞心樂事。

從風格上講,有林泉水之高致,無軒冕之俗思,神閑氣定,瀟灑可人;從文品上說,語言淺近而清新,筆墨流利而停勻,優遊不迫,平直之中,仍有“詞眼”可圈可點。比如末句中的“半”字,點明了作者閑適自足、泰然自若的處世態度。那一幅幅曠遠清淨的生活場景,意在象外,讓讀者自己去體味。

清平樂·閑居之二

醉歌且舞,莫道功名苦。夢斷儒林何效古,聽遍熊山春雨。

采茶鋤藥雲間,歸來溪水潺潺。彎月窗前畫竹,小兒要看春蠶。

品讀。

在詩詞創作中,作者一般不發表政治感慨,因而極少涉及敏感的社會題材。這首詞上片卻有所不同,作者直抒胸臆,大發“莫道功名苦”的仕途之概,也表達了“聽遍熊山春雨”的歸隱之意。

下片又回到一貫的寫作風格上,以白描的手法,形象而生動地描寫了閑居山林的生活場景。尾句“彎月窗前畫竹,小兒要看春蠶”,怡情山水,享受天倫,其樂融融。

浣溪沙·念母

萬劍西風剪菊花,鄉愁為雪漫天涯。那堪孤燭泣窗紗。

隻怕吹簫江浪湧,還愁念母月西斜。青燈無語約琵琶。

品讀。

作者母親一生客居異鄉,臨終時說:請把好聽的名字還給我,桃英今夜回故鄉。

詞上片寫其母親臨終時對故土的思念和雪漫天涯的鄉愁;下片寫月下念母的悲痛之情。全詞情真語摯,血淚交溢,一片赤子情愫從字裏行間流淌而出,讀之無不為之動容、落淚。

踏莎行

重上鼓台,青山如昨,葬花三月傷春閣。挑燈醉看畫眉香,東風無奈梨花落。

最惱浮萍,年年漂泊,天涯夢繞銷魂魄。杜鵑嶺上覓風箏。暗彈紅雨濕簾幕。

品讀。

此詞為作者(2003年春)重上古台山所作。詞寫夜宿知青樓時的感懷,既有對往日戀情的追思,也有感遇今宵“花落知多少”的惜春之歎。總之,作者以此詞此境,譜出回腸,可見癡情之極。

金縷曲·訪雲雀

休說傷離別。記跳岩,山青水碧,昨天明月。邂逅羊羔傾牧女,一掬芳容香徹。初夏日,豔陽時節。乍起笙歌鶯伴舞,發相思,顆顆迎風結。年少事,訪雲雀。

蒼茫煙雨向誰說。問鼓台,踏雲鶴去,悲歌千闋。十萬楊花飄峽浦,比似昆侖飛雪。吻孤枕,夜闌燈滅。怕上鵲橋空對穀,喚杜鵑,雨打芭蕉葉。啼不住,曲如血。

品讀。

詞作緊扣題名“訪雲雀”。上片追思年少時與潔相識相戀的歡情往事;下片寫人去穀空,寂寞傷情之悲。筆觸融情於景,悲愴激越,溢於言外。尤其是“十萬楊花飄峽浦,比似昆侖飛雪”兩句,更別於以往的婉約詞風,令人刮目相看。

臨江仙·傷情

莫憶梅亭亭上飲,鶯飛折柳傷情。廊橋月冷水無聲。塔清孤笛起,吹夢到邊城。

花事流年一覺醒,霜飛鬢角堪驚。碧空雲淡醉江楓。櫓聲柔似夢,依舊月朦朧。

品讀。

此詞寫傷春怨別。作者濃墨渲染環境,營造氣氛,如梅亭、廊橋、江楓等都讓人牽愁惹恨,尤其抓住孤笛之聲,使人愁腸百結。再就是長於借景抒情,以明月之猶在,又別於往昔,反襯人的孤寂。“花事流年一覺醒,霜飛鬢角堪驚”之句,頗讓人為之動容。難解的心結是戀,不忘的往事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