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嶺上的梔子花盛開的時候,還不見心愛的小夥子歸來,藏在心頭的情感頓被觸發,像一團火點燃起來,隻能將滿簍的相思之情撒向芳洲。後兩句月下待人的情景描寫,不是單純的寫景,而是景中蘊涵著女主人公一縷縷的哀愁,就像繞山流淌的資江水一樣,無盡無休。末句中一個“載”字,表現了初戀少女微妙、細膩而又複雜的心理,十分傳神。此詩筆調婉轉,清新活潑,頗富情韻。
熊山夜讀
古寺淩空跨玉鯨,板橋醉臥聽濤聲。
靈山縹緲滄波淨,夜讀聊齋半燭明。
品讀。
這是一首寫景詠懷的詩。其意境開闊、想象飛揚令人稱道。詩人抓住典型景物特征,生發奇想,潑墨抒寫了大熊山宏奇偉麗的氣象,同時也凸顯了作者縱情山水的狂放個性。詩作一縱一收,煉字煉句煉出意境。
邊城
水繞邊城月繞牆,槐香片片入西廂。
忽聞長笛吹羅帳,俯看江楓似故鄉。
品讀。
詩人擅長寫景,借助於電影手法,通過大全景與近鏡頭巧妙連接,把月下邊城的寧靜與夢幻之美,悠然展現,一個動態的“繞”字,點石成金。春江花月夜,畫麵動中顯靜,詩蘊婉轉如琴,詩人乃白描行家。得佳句“俯看江楓似故鄉”,有唐詩意境。
奉家桃源村
一
山間牧女追雲行,巧剪銀河貼畫屏。
遙指平疇見板屋,依稀犬吠喚漁翁。
二
漁歌拍岸柳牽橋,陶令也曾訪莫瑤。
花照籬牆阡陌綠,一行白鷺上青霄。
品讀。
遠離世囂的奉家山上團村,它的地形地貌與晉代詩人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極為相似。這裏的民居取山中之樹成棟梁,撮土銜泥,夯打成牆,割杉皮為瓦,砍竹搭築院牆,便落成了簡樸清雅的農家院落,使殺雞溫酒的幸福日子留住,風雨從窗外溜走。來此探訪觀光的人們流連忘返,都親切地稱它為桃源村。
這兩首絕句,以“寫生”手法,客觀、真實地勾畫了上團民俗村特有的風情風貌,達到了虛實相生的視覺效果,給人新鮮的聯想,又不流於空泛。
童話
笛吹新月柳含煙,仰盼流星射碧川。
拍手兒童花似露,螢光一掬繞紅蓮。
品讀。
出題“童話”,本身就是一首詩。晚笛、新月、清風、煙柳,構成一幅恬淡清雅的梅山夜景圖:江岸上,三五兒童,嬉戲相逐,一起拍手去看流星雨……
這首小詩,構思新巧,刻畫入微,形象逼真,情趣盎然。尤其是孩子們在點點流星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天真、可愛。
閨怨
初月描窗柳影稀,燈前拭鏡怨鴉啼。
雲屏畫雨江垂暮,但羨雙蛙葉下棲。
品讀。
這是一首閨怨詩,好像離現代生活有點遙遠。
月上疏窗,柳影搖曳,少女拭鏡梳妝,卻無人欣賞;獨對畫屏,愁絲萬縷,自然生發出“但羨雙蛙葉下棲”的懷春感歎。本詩細膩而生動,留有想象的餘味。
夜話東籬
把酒東籬菊探窗,麵前同學鬢添霜。
花溪洗盡塵埃事,寫意唐詩月繞廊。
品讀。
此詩著力營造一個閑情逸致的情景,在一派平和安寧的氛圍中,與久別的同學相聚。場麵自然可以想象出來,把酒言歡,感歎似水年華,並勸慰友人洗盡塵埃俗事,請君來此共話桑麻。寫景、敘事,表現出淡然風致,全篇流瀉一個“真”字。
夜宿古寺
幾筆雲霞繞晚峰,品茗才受一窗鬆。
忽聞夜半秋聲起,古寺臨空雨打鍾。
品讀。
有一些述懷詩,寓情於山水風物,從描寫對象特征出發,自然而然地抒發了詩人的感受,往往含蓄雋永,令人回味無窮。
這首詩,抓住“開軒品茗”、“觀霞賞鬆”以及“忽聞秋聲”、“冷雨敲鍾”等細節,由此生發開來,引起感觸,抒發了詩人守望山林而保持高潔本質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傳達了人生無常、風雲不測的憂患意識。
古台山晚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