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詩選(2)(2 / 3)

雲繞林間隱酒家,獼猴峽秀上紅崖。

小青忘鎖仙龍洞,溪滾煙霞煮落花。

品讀。

這首詩就像國畫中的小品一樣,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內容,完全是一幅司空見慣的小景:傍晚,雲繞山林,酒家若隱若現,夕陽下的山崖一片丹紅;雨後的峽穀顯得格外蒼翠,一條如龍的飛泉從遠處的山洞騰躍而來……

作者善於在“靜”的背景中,捕捉到動態的峽穀飛泉,給整個畫麵帶來生氣和色彩。這種“靜”、“動”對比,給人新鮮的美感。

邀月

蠻拳虎嘯震雲川,劍氣梅山貫少年。

遊俠笑談東逝水,江亭邀月釣詩仙。

品讀。

晏西征先生是聞名遐邇的武術家,又是梅山傑出的舊體詩人,他貌似文弱儒雅,卻有當年鹹陽遊俠的衝霄豪氣。作者與先生十分相投,視為知己。

這是作者目前唯一酬答友人的詩。詠人物,應以形象為議論,這才是“正格”。此詩,通過豐富的想象和誇張、比喻等手法,塑造了一位氣蓋梅山、琴心劍膽的儒俠形象,字裏行間流露出高度傾慕之情。

重訪紫鵲界

又訪斜陽笑牧童,蛙鳴送暖踏歌行。

瑤衝竹舍蒼山月,楚水漁舟翠柳風。

鼓震雲天響儺戲,鬆明蠻峒飛草龍。

今來紫鵲覓詩賦,三掬稻香贈舊朋。

品讀。

新化紫鵲界梯田,是我國稻作文化的奇跡,已有兩千餘年曆史,它冠以“紫鵲銜梅”而名錄於新瀟湘八景。作者曾多次受邀來此地采風考察,撰寫導遊詞。

此詩歌詠了紫鵲界的雄偉和深厚曆史底蘊。作者寫景之作,一般取景不大,往往在一種相對狹小的空間中描繪清秀寧靜的事物。像這樣寫景宏大和深度詠懷曆史之作是不多的。全詩從“又訪斜陽”寫起,由點及麵,層層疊疊鋪展開來,十分形象地把人與自然造化出的傑作——紫鵲界寫了出來。如一幅潑墨的山水畫,不斤斤計較細節描寫,而滿紙雲煙,氣韻磅礴。

歸鄉

山外青山處,雲開一徑通。

柔桑迎浪子,修竹點東風。

月色溶村舍,槐香醉友朋。

桃源在鄉裏,歸鳥羨漁翁。

品讀。

這是一首遊子歸鄉的詩。

整首詩寫得很有層次,隨著詩人的筆端,既可以領略歸鄉途中的景色轉換,也可以觸摸到遊子回家喜逢親友的情感變化。中間兩聯,景中有情,對仗工整,尤其“迎、點、溶、醉”四個動詞用得貼切而生動。末聯,遊子終於悟出了“鳥倦飛而知還”的深意。

清秋節

蒼山鳴白鷺,燕剪柳條稀。

塔古收霞晚,帆單掛月歸。

邊城孤笛起,霜葉一江飛。

莫寄清秋節,臨高菊冷衣。

品讀。

“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清秋節,作者獨立梅嶺,麵對江上黃昏,深切懷念已故的母親。人去了,風物如舊,隻能將憑吊古跡和寫景、思念融為一體,詠歎出蒼涼深邃的詩境。“莫寄清秋節,臨高菊冷衣”二句,深沉而淒婉,寫盡天下眷戀故人的共有情懷。

綠竹村

山窮水路開,喜雨潤桑槐。

燕領篷舟去,魚銜釣者來。

榻前茶煮豆,嶺上月邀杯。

但願長相守,追霞放牧回。

品讀。

綠竹村,山清水秀,恍若隔世田園,鄉土版畫家謝敏傑就生活在這裏。詩人與這位朋友甚相投合,時常來綠竹村做客。

這首詩,文字平和,意境也與孟浩然的田園詩極為相似。走進綠竹村,讓你領略燕引篷舟、魚銜釣者的自然風光;做客農舍,與友榻前煮豆,舉杯邀月,共訴衷腸,彌散出暖意濃濃的鄉情。寫景抒懷,絲毫不露雕琢痕跡。“喜雨潤桑槐”一句,真實記錄了當時詩人輕鬆、恬淡的心境。

山行

山行依杖履,虎峽掌青天。

獨木懸空道,層岩吐冷煙。

祥雲抬古寺,秀月浴溫泉。

苗寨山歌起,迎來酒令拳。

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