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風(十四)
頭頂危竿倒立天,空中嬌燕戲藤圈。
翻騰閃電山鷹墜,萬眾雷鳴拍峽川。
品讀。
民間雜技是一項傳統體育娛樂活動,在梅山地區長盛不衰,深受百姓喜愛。
詩以紀實手法,攝取了“危竿倒立”、“空中戲圈”和“翻騰射鷹”等一連串驚險的特寫鏡頭,成功地再現了一位身輕如燕的少女那神乎其技的雜技藝術。盡管詩中沒有直接描寫觀眾的表情,而“萬眾雷鳴拍峽川”一句,卻把觀看氣氛烘托得異常熱烈,盛況空前。
梅山風(十五)
一篙夕照漁歌飛,光腚牛郎戲水追。
阿妹隔江傳葉笛,半艙新月不須歸。
品讀。
現實中,風裏來雨裏去的漁民生活是艱辛的,沒有那麼多詩情畫意,而作者總是以藝術的眼光,去攝取漁者並不平凡的生活片段,把鄉土愛情融入歡樂的勞動場景之中,這樣的漁家生活自然充滿輕鬆、浪漫的色彩,使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梅山風(十六)
吊腳樓台飛碧紗,清江古渡約琵琶。
鵲橋搖夢琴如水,杏雨霏霏月剪花。
品讀。
炊煙嫋嫋走向對山的瓦屋,沾滿泥香的水牛馱著牧笛歸來。吊腳樓是一首最古老的民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飛揚的碧紗,在脈脈的斜陽裏招搖。
與歸鳥做伴,夜悄悄爬上樹梢;星星輕輕溜入銀河,清江古渡一片斑斕。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梅山的牛郎織女剪斷了封建的束縛。春風如舟,板橋似夢,不約而來的紅杏花雨剪出千萬顆珍珠月光。有青山當枕,古渡為床,誰不想作回梅山的牛郎?
梅山風(十七)
片片風帆映日紅,往來百舸逐潮生。
碼頭盡是千家貨,商賈煙樓逗綠鸚。
品讀。
上梅老作家鄒息雲,出版的曆史長篇小說《寶慶碼頭與毛板船》,真實地再現了清末民初資江流域的航運曆史,謳歌了創造航運奇跡、不怕腥風血雨的梅山船工的傳奇人生。
這首詩以那段風雲曆史作為背景,生動地描繪了上梅大碼頭千帆映日、百舸爭流的繁華航運景象,同時也寄寓感慨,把諷刺的矛頭指向荒淫奢侈、耽於聲色的達官商賈。
梅山風(十八)
一聲霹靂歸牛驚,阿爹開門特地迎。
籬上藤花春立早,一欄豬崽麼時生?
品讀。
傍晚,收工的路上遭遇突來的雷雨,一聲霹靂,驚嚇了歸牛,更驚嚇了家中的阿爹。開門特地迎的“迎”字,把阿爹疼愛耕牛的心理,傳神地刻畫了出來。緊接著視角轉換,屋前籬上的藤花春天開得早,引起了阿爹的聯想,欄裏的母豬也該生了吧。“麼時生”準確地傳達了老人“急盼”家畜興旺的心態。
此詩以白描手法,用通俗而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語,展現出一幅鄉村民生畫卷,讀來格外親切。
梅山風(十九)
妹挑星月霧中來,巧把梯田做繡台。
東嶺吐霞出錦線,喜將春色鏡中栽。
品讀。
一件平常的農事,一個勞動的場景,在大多數人眼裏往往不算什麼,但一旦被詩人寫入詩中,便能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情趣來。
這首詩,描寫了一位農家少女披星戴月挑秧、蒔田的勞動場景。詩人能將這枯燥無味的田間勞作,描繪得如此生動有趣,給人美的遐想,這一切都有賴於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新巧的比喻。
梅山風(二十)
梔子花香落滿頭,相思一簍撒芳洲。
晚風梳柳雲推水,朗月如舟載妹愁。
品讀。
詩中刻畫了一個熱戀中的鄉村少女形象。戀愛給她帶來了幸福,也帶來了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