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養生與習慣的關係
美國著名醫學博士穆罕默德·奧茲總結出讓人活到100歲的十個簡單習慣:1.吃點紅色食物。2.每天一杯紅茶。3.嚐試記住電話號碼。4.上公廁,選第一位。5.一步登兩級樓梯。6.熱水淋浴後,做拉伸運動。7.深呼吸。8.練習瑜珈。9.每口飯嚼20次。10.最愛的食物隻吃半份。(詳見《老年生活報》2013年5月27日徐江/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主任醫師程莘農教授認為,所有長壽的老人生活習慣都沒有一樣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輕易改變自己已經形成的習慣。他的習慣是“不生氣”,他認為生氣會傷肝。隻吃八九分飽,讓肚子不要有滯,這樣就算感冒也不會有大的問題。江西資溪106歲的壽星張全清,長壽的秘訣是“習慣好,勤走動,講衛生”。她腰杆筆直,精神矍鑠,一年到頭不看病吃藥,兩眼炯炯有神,還能穿針引線幹縫補活。她說話聲音洪亮,日常生活能自理。她愛吃大蔥煎餅、餅幹和糖果,日常飲食粗茶淡飯,一餐能吃一大碗米飯,一餐能吃20個水餃。她每天有午睡的習慣,也很講究衛生,經常擦身洗澡,還要噴香水打扮自己。張全清老人,生活起居很有規律,每天早睡早起,晚上九點左右就睡,早上6點多起床。洗臉後在床沿伸展腰腿,拄著拐杖滿房子走動,晃晃身體和按摩腿腳。她為人隨和善良,情緒穩定,一切順其自然。
全國著名老中醫楊有鶴今年105歲,至今仍在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國醫堂坐診,每周兩次。他的習慣是飲食很有節製,早上一杯牛奶,一個雞蛋,一塊綠豆糕。作為洛陽人,中午他愛吃漿麵條,吃烙餅卷菜,有時吃兩塊紅燒肉或鹵肉。晚上,吃小米或大米熬的稀飯,裏麵有大棗、梨、山藥、蔗糖等。楊老每天6點起床,晚上8點睡覺,午飯後在屋裏走150步,然後午休,生活習慣很好。
《生命時報》轉載了美國《悅己》雜誌刊出的多位專家總結的延年益壽的幾個好習慣:一是保持樂觀,二是把煩惱寫下來,三是午間小睡,四是正確放鬆,五是冥想打坐,六是學知識常用腦。專家認為這6個習慣能增壽。楊有鶴認為:“人活百歲不是夢,生活習慣很重要,最好的心情是寧靜,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五、養生與環境的關係
養生與人們所處的環境的自然氣候條件關係密切。人口普查中,專家發現一個規律:居住在山區的老人普遍比較長壽。例如,位於巴基斯坦東部就有一個被崇山峻嶺包圍,時常雲霧繚繞,終日空氣新鮮的長壽村。該村年逾百歲的有40多人,90歲以上的老人竟達數百人之多。中國廣西的巴馬瑤族自治縣,人口普查結果表明,10萬個巴馬人中,就有30.8個百歲或百歲以上的老人。被國際自然醫學會確認為“第五個長壽之鄉”。湖南省平江縣也素有“長壽鄉”的美稱,有專家曾對該縣11名百歲以上壽星進行追蹤調查,發現隻有一人居住在縣城,另外10人均生活在林木蔥蘢、依山傍水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