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談談健康(8)(2 / 3)

二、養生與飲食的關係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養生的基石。平衡飲食是指能為人體健康的需要而提供既不缺乏也不過剩的全麵營養成分的均衡飲食。成年人要堅持每天少吃一兩口,或堅持每天多活動十五分鍾,就能確保進出平衡,從而實現健康的體重。成年人,每天主糧七八兩,蔬菜七八兩,油鹽減兩成。醫生建議多食蔬菜,尤其是花菜、香菜、洋蔥、麥芽、紅薯、木瓜、大豆等。一個人一天吃一個蛋,喝一盒牛奶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雞蛋,近年來,國內外醫學專家及營養學家對雞蛋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作了更深入的研究,得出新的認識: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美國做過這樣的實驗:將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分成兩組,其中一組人在正常飲食條件下,每天加吃一個蛋黃。而另一組則在正常飲食條件下,不加蛋黃。一個月後,吃蛋黃的一組血液中膽固醇水平不僅沒有升高,反而略微下降。研究認為雞蛋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具有消除膽固醇,使血液中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小,並使其保持懸浮狀態,不易在動脈血管壁上沉積,保持血管的彈性,從而達到防治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放心地每天吃一個雞蛋。

毛澤東主席的養生“十六字訣”其中有四個字是“基本吃素”。素食是我國漢傳佛教飲食文化的核心內容。素食文化也是長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素食者體內膽固醇含量非常低,而低膽固醇正是少發高血壓、心髒病或其它血管方麵疾病的人群健康長壽的共同經驗。世界五大長壽區的飲食也屬於低熱量飲食,他們的主食以粗製米麵及薯類為主,副食多吃蔬菜水果。這些地區死於心肌梗塞的比例比其它地區低24%。研究表明,素食、攝取低熱量食物有利於長壽。佛家的素食文化乃是長壽文化。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飲食養生有九個要素:一是食物要多樣化,二是饑飽要適中,三是吃油要適量,四是粗細要搭配,五是食鹽要限量,六是甜食要少吃,七是飲酒要限量,八是三餐要合理搭配,九是水分要補充。

三、養生與活動的關係

許多壽星特別推崇“忙”。他們認為,生命在於運動。動有兩個方麵:一是軀體動,活動筋骨,活動四肢,強身健體;二是腦子要動,編書、寫字、吟詩、作畫、讀書、看報等等,人老了,腦子更不能停下來。北大哲學係教授們養生的秘訣之一就是“把事業當生命”。把自己的生命融到工作當中,他們去世前還在動腦子,思考問題,“不知老之將至”。“這些老先生離不開工作,把事業當生命,活著就是在創作,不想享樂。從85歲到95歲馮友蘭先生重新寫了7本書,200多萬字。第七卷是在他95歲去世前三個月完成的,完成了他就放心了,如果沒有完成他還會挺著。”實踐證明,工作對人的健康來說,是很好的事,人就怕體力上停下來,腦子不動也停下來,這樣很快就會顯出衰老的跡象。離退休的同誌,要繼續接觸外界,聯係社會,還要適當訓練腦力,思考問題。寧德市有一位老幹部,他介紹自己養生的經驗是每天散步、背誦唐詩,十幾年如一日堅持下來,這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措施。對老人家來說,切莫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身體健康切莫掉以輕心,更不能抱無所謂的態度。

養生活動要嚴格遵守“生物鍾”,生活要有規律。早晨做廣播體操,外出散散步,玩玩棋牌,參加球類活動等。愛好可以廣泛一點,生活情趣也就多種多樣,多姿多彩,這對身心健康極有益處。許多老同誌喜歡看體育比賽的節目,體育比賽競爭性強,可以使人精神振奮。要多活動,多思考,才能延緩衰老。活動,特別是體育運動、體力勞動要量力而行,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有好的效果。老年朋友每天至少堅持半小時的健身活動。要做到工作、保健兩不誤,樂觀對待日常生活中的煩事、雜事,勞逸結合,有張有弛,有勞有逸。老年人生活要有規律,早睡早起,午間休息,以保證“生物鍾”的正常運行。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許多老年人,原來體弱多病,經過幾十年堅持不懈的鍛煉而成為壽星。他們的共同體會是十個字:一是“走”,或快走,或慢走,或前進,或後退,每天堅持,不僅有舒筋活血之功,而且有怡情養性之妙;二是“跑”,長期堅持跑步,促進血液循環,煥發生機活力;三是“跳”,跳繩、跳舞、踢毽子,既活躍生活,增加樂趣,又增強體質;四是“登”,俗話說,人老腿先老。加強腿部鍛煉,有效的辦法是登樓,每天登幾十級台階,上下反複,自會增加腿部肌肉的彈性,還有到野外,登山,不隻是體力增強,更有“一覽眾山小”之妙境;五是“舉”,徒手舉杠鈴,可增加臂力;六是“勞”,適當做一些家務勞動,或輕體力農活,澆花、種菜等也是一種鍛煉,有人把打水、擦玻璃、擦地板等編成健身操,持之以恒,不僅健身,還能增加生活自信;七是“拍”,清晨起床,或工作一天後,從頭到腳拍拍身子,從前到後,從上到下,依步位、層次,將全身拍打一遍或數遍,也很舒適;八是“抖”,全身抖動,使全身肌肉徹底放鬆,每抖一次,也會感到十分愜意;九是“遊”,遊泳的妙處很多,運動量大而不出汗,並且有水不停地對全身進行按摩,這是其他運動難以替代的;十是“摩”,對身體各部位進行按摩,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祛病健美、減少壽斑。總之,養生與活動相輔相承,形影相隨,相得益彰,互為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