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談談健康(8)(1 / 3)

生命是一種積累,生命以基因的形式代代相傳,個體隻是長河中的一滴水,水滴可以有自己的光輝,但隻有在長河中它才能永生。長壽是一個過程,一種境界。隻要方法得當、持之以恒,活到百歲,對我們在座諸位來說,也許並不遙遠。延年益壽固然應當成為人類的追求,但也應當看到,生命的意義是適應,適應生活,適應環境,適應社會。隻有適應環境的生命才可能變成真正意義上的長壽。沒有生活質量,長壽從何談起?健康與長壽的鑰匙仍然掌握在每個人自己的手上。老年人要懂得照顧自己,“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年朋友不要為了滿足兒孫要求而委屈自己。每天要留出一些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在家庭、子女、健康、信仰中,你要分清輕重主次,從而追尋自己最在乎的東西。不要沉溺於過去,要活在當下,使自己更愉快、更輕鬆。在日常生活中,隻要問心無愧,就不必太在乎其它。卸下包袱,才能讓自己的晚年過得幸福。人生最大的本事是有自知之明,能管住自己,駕馭自己,健康長壽的主動權總是掌控在自己手裏。

過去人們提出的人類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現代科學認為遺傳基因製約壽限,如果加上基因操控,健康長壽將會有5大基石。實踐證明,隻要順其自然,而又科學麵對,人人都可以延年益壽。一個人隻要生活上與他人和睦相處,與自然,與社會協調一致,緊跟時尚,與時俱進,健康長壽不是夢,衷心祝願老年朋友延年益壽,健康快樂,長命百歲!

養生之道--養生保健的十大關係這個暑假兩個多月,我幾乎沒有閑著。為了滿足廣大中老年朋友對養生之道的追求,我認真查閱了養生保健方麵的書籍、報刊、雜誌和相關的文字資料,從中領悟到養生保健方麵的基本規律和豐富內涵。養生是一門科學,博大精深,內涵豐富;養生是一門學問,縱貫古今,穿越時空。核心就是促進健康延年益壽。我用剪刀加糨糊、厚本變薄本的方法,把它們歸納起來,總結為“養生保健的十大關係”。

一、養生與心態的關係

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是花甲重開的壽星。他的壽命達到了人類自然壽命的高峰,活了120多歲。《黃帝內經》認為:“百病源於氣。”氣就是一種心態或情緒的表現。心態良好的人,就不生氣或少生氣,即使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而生了氣,也會很快化解,使心理處在平常的良好平衡狀態,使人度百歲而去。建立良好的心態,要樂在其中。一要自得其樂。人生的快樂在心安理得,不希冀物質的生活的富裕和優越,隻圖心理平衡,並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有人曾說“欲除煩惱須無我”。“無我”才能排除私心雜念,浩氣在胸,頤養天年。二要知足常樂。不知足的人經常陷入苦惱,內心難以和諧。知足就是不沉迷於已經失去的,不奢求不該屬於自己的。清代胡澹奄有一首《知足歌》雲:“思量疾病苦,無病便是福;思量悲難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得苦,活著便是福。”唯有知足能常樂。三要為善而樂。人生追求快樂,開發快樂,享受快樂是人的天性。漢明帝劉莊雖貴為九五之尊,擁有一切別人得不到的東西,但他卻“獨坐少樂”。他問弟弟東平王劉巷:“天下何為樂?”弟弟回答:“為善最樂。”因為,做善事的人,首先是心地善良以賜予為樂,當他做完一件好事後,心理獲得了滿足,也受到別人的敬重,自然快樂。四是寬容心樂,寬容是一劑利人利己的良藥。北大哲學係教授們養生的秘訣之一就是平和寬容,對後輩的年輕人都非常扶持,鼓勵後進,待人接物都是很寬厚的長者風度。他們“以德養壽”,“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坦蕩蕩,看得開”,一個人如果能看得開,他的胸中就沒有壘塊。我們經常講鬱悶,鬱悶就是胸中的壘塊。當你寬容別人的時候,世界也寬容了你,這時你的心也會如釋重負而快樂。否則,無休無止的仇恨就會像熊熊的烈火,把自己也燒得焦頭爛額。因為在傷害別人時也傷害了自己,心裏更加難受,久久難以平靜,何來心樂?五要奮進取樂。嶽飛的《滿江紅》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現代社會一日千裏、日新月異地飛速發展,如果不思進取,不管是青少年,還是中老年,都會產生心理上的落伍,都會產生不能與時俱進的遺憾。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唯有不斷學習,積極進取,方能與時俱進,不給自己留下遺憾。總之,保持快樂,無憂無慮,心靈才能健康。相反,百般憂慮,不過是杞人憂天,庸人自擾。隻有清心寡欲,才能解煩除憂,樂享天年。心態決定能力,心態決定命運,心態好了,積極向上,養生保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