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談談健康(6)(3 / 3)

20世紀作為提高人類壽命的世紀,已經載入人類史冊。新科技革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條件改善、醫療水平提高,死亡率以最快速度下降。早在20世紀中葉,瑞典人的平均壽命就每年提高190天。十月革命前的沙皇俄國,人均壽命才32歲;而到蘇聯解體前蘇聯人男性壽命平均已達64歲,女性達到74歲。美國19世紀的人壽命平均數也不到40歲。到20世紀末,已達到76歲上下。20世紀是人類走向長壽的世紀。它為人類走向21世紀--生物的世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人類的自然壽命(天壽)

科學研究表明,哺乳動物的自然壽限是動物生長期的5到7倍。馬的生長期為6年,那麼,它的壽限應為30到40歲;人類完成生長發育期在20年左右,按5至7倍計算,人的壽限是100到150歲。據科學和社會文獻記載,巴基斯坦有個部落的領袖馬哈馬德·阿夫基亞活到180歲,他的父親活了200歲。匈牙利一個居民叫佐爾垣·彼得拉什,活到186歲。英國的一個漁民亨利·捷居克斯活到169歲,一個農民活到152歲零9個月,他曆經九個國王。在現代,一個叫紮羅·阿迦的土耳其人,他活了156歲,一生結婚13次,共有25個孩子和34個孫子。阿塞拜疆集體農莊的莊員穆漢默德·埃瓦佐夫是前蘇聯年紀最大的居民,他在148歲時拍的相片曾被印在郵票上發行。

中國老年學會2008年7月啟動首屆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活動,經過3個月的申報、篩選、核實和專家評議,評出中國十大壽星,最年長的壽星是新疆喀什的薩迪克·薩伍提,121歲,維吾爾族人。十大壽星中,年齡最長的女壽星是新疆烏魯木齊的買合甫·孜汗,118歲。十大壽星的平均年齡是117.1歲,均生於1893年4月以前,跨越了三個世紀。壽寧的壽星張達平,2013年110歲,春節期間,祝壽者慕名而來,絡繹不絕。

科學家發現,大多數的動物能活到它們的壽限,而大多數的人卻不能活到自然的壽限。為什麼呢?

一是直立行走對人體有傷害。人的直立,造成脊柱的負荷過大,直立姿勢使得大腦極易缺血、缺氧,也是導致了人類心腦血管疾病特別多的一個原因。

二是動物有固定的發情期,人卻沒有固定的發情期。中醫認為,房事對人的陽氣消耗很大。傳統醫學之所以強調節欲,也和上述理論有關。

三是人的情誌對其壽命也產生影響。傳統醫學對七情的闡述是這樣的:過喜則傷心,過怒則傷肝,過思則傷脾,過悲過憂則傷肺,過驚過恐則傷腎。中醫認為,暗耗腎精比明耗還損傷身體,因此,欲望情誌也會影響人的壽限。

四是中醫特別強調,脾胃是後天之本。人是萬萬不可以損傷自己脾胃的!脾胃就像家庭中的母親,如果母親生病,全家都會跟著難受。所以,中醫一再告誡,保命就要保脾胃。

五是人體循環功能的減弱。人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適應和抵禦環境變化的能力主要依賴外力(如空調、電風扇),而不是人體自身的調節。導致人體的免疫力下降,自然影響人的壽命。

六是呼吸方式的改變。人類從學走路起,由於呼吸方式的改變,大部分肺葉細胞長期閑置不用,失去活性,使肺活量變小,從而影響人類的壽命和潛能的發揮。

七是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汙染,如森林過度砍伐,廢水廢氣排放、農藥濫用等,也大大影響了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使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八是人類自身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吸毒、暴飲暴食、縱欲、熬夜等不科學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造成了許多疾病的發生,極大地損害了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