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談談健康(5)(3 / 3)

解酒的辦法,各國不一。美國國家頭痛研究基金會找到了一種解除大量飲酒後頭痛的最佳辦法就是喝蜂蜜,或在飲酒前後吃上幾塊帶有蜂蜜的餅幹或麵包。他們認為,蜂蜜成分中含有一種大多數水果中不含有的果糖,它可以促進酒精的分解吸收,因此有利於快速醒酒,並解除酒後頭痛。另外,西紅柿汁也富含果糖,可以促進酒精的分解和吸收。挪威人醉酒後喜歡空腹喝下一大杯濃濃的煉乳,使胃壁蒙上一層薄薄的保護膜。日本人喝多了,便吃香蕉。英國人酒醉則吃下一盤黏糊糊的燕麥粥。法國人喜歡喝蔥湯。意大利人酒醉後吃番茄醬拌通心粉。瑞士人醉了喝一杯加入幾滴薄荷酊的白蘭地。

我國人,酒醉後服芹菜汁,既能醒酒,又能消除頭疼腦漲。也有用烏梅30克水煎服或用五味子10~12克水煎服,或葛根30克水煎服的,這些方子解酒效果甚佳。但必須指出,用濃茶解酒,喝醋解酒,汽水解酒都是錯誤的。濃茶和酒合在一起會加重心髒負荷。酒醉喝醋會引發胃腸潰瘍或急性胰腺炎。汽水對胃腸有損害,酒後喝汽水,如同雪上加霜,會造成胃腸出血和血壓升高等。

老年人在戒煙限酒的同時,飲食方麵“中庸”為好。除了糖尿病人限糖,高血壓、腎病病人限鹽外,老年人一般不需要嚴格控製糖和鹽的攝入。老年人味覺減退,食物中適當加入糖和鹽可以刺激味蕾,增強食欲,這對老年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心理平衡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隻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以平衡的、正常的心態去適應目前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才能從精神上保持良好狀態,以保障身體功能正常發揮,來達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目的。

那麼,怎樣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健康呢?中醫養生,主張平衡適中,避免極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天人合一,符合自然規律,與時令、環境、社會統一協調;力求簡單,唯有簡單才能長期堅持。百歲壽星張至順道長的養生經就是:“少吃葷,多吃素,月光底下勤散步。”運動,也包括簡單的散步。“大道至簡”,隻有把這簡單的道理融於生活細節,方能持之以恒。

心理平衡,首先要善良。古今中外養生家都把“樂善好施”視為養生的靈魂。我國明代醫學家張景嶽說:“欲壽,唯其樂;欲樂,莫過於善。”有關長壽老人的研究表明,長壽者多是忠厚、善良之人。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心中充滿善意,多行善事,樂於助人,心中必然會湧起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會光明磊落,心地坦蕩,不僅百事無憂,而且心曠神怡。心存善良的人,會始終保持泰然自若、輕鬆愉悅的心理狀態,使人免疫力高、抵抗力強,就會災病不生、福壽明存。養生不妨想想劉備的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與人為善,不僅有利於他人,對我們自己也大有裨益。

其次要寬容。鄰裏不睦、夫妻不和、同事不諧、子女不親等等,會使人陷入感情的沼澤,出現悲傷、痛苦、氣憤,甚至憎恨等情緒反應。麵對這些,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寬容。寬容就是指胸懷寬闊,大度處世,事理通達。一個人如果心胸狹窄、鼠肚雞腸,對己放縱,對人挑剔,嫉人之賢,譏人之短,處處招人結怨,煩惱重重,鬱鬱寡歡,必然會導致心理障礙,有損於身心健康。隻有學會感恩,感謝生活讓你左右逢源,如魚得水,稱心如意。懂得感恩你才會覺得身更健、心更舒、天更闊,生活更美好。

第三是淡泊。淡泊明誌是心理養生的免疫劑。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一個人如果少情欲,則不會欺男霸女;節物欲,則不會圖財害命;寡官欲,則不會投機鑽營。作為社會一份子,對於個人地位的高低,榮譽的大小,報酬的多少,如能泰然處之,怡然自得,則對健康十分有益。有的人利欲熏心,整天挖空心思為自己謀算,使得人體生理失常,心弦緊繃,不堪重負,免疫力自然下降,各種疾病便乘虛而入。隻有淡泊名利,時時處處生活在滿足中,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樣一些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將被擊退。低調做人是一種智慧。低調是一種方式,又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心態,人要長立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