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隻有一顆心,要修好這顆心,卻有許多不同的途徑:要有慚愧心,知恥才能莊嚴身心;要有慈悲心,慈悲就沒有敵人;要有歡喜心,有了歡喜,人間才沒有缺陷;要有孝順心,有了孝順,世間才有綱常紀律;要有信仰心,有了信仰,人才有目標,才有力量;要有智慧心,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要有包容心,才能以柔克剛;要有精進心,才能立誌向前、向上;要有平等心,才能廣交朋友,與人友好相處;要有謙虛心,虛心使人進步;要有自尊心,尊嚴是心中的財富,是心中的寶典;要有和諧心,和諧才能團結人;要有忍辱心,至剛至大,不自卑;要有道德心,道德是做人的品牌;要有感恩心,有感恩心的人,才是富貴的人;要有尊敬心,這是做人的要素。
總之,養生之道,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天寬地寬不如心寬,心底無私壽自長,心態平和,才能延年益壽。什麼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麼可以缺失,自信不能缺失;什麼可以不要,快樂不能不要;什麼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最後,我想用“十個一”、“八句話”來概括健康老齡化這節課的內容。“健康十個一”是:一個寬闊的胸懷,一種規律的生活,一種合理的飲食習慣,一種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一種樂觀開朗的性格,一種能調節身心的業餘愛好,一種不向任何壓力低頭的意誌,一種對待疾病的正確態度,一種對年齡的忘卻,一副永遠微笑的麵孔。“八句話”是:順其自然,誌趣和諧;追求完美,不忘進取;加強學習,吸收新知;熱愛勞動,兩腿勤快;樂觀向上,心理健康;淡泊明誌,唯淡唯和;樂於助人,樂善好施;隨遇而安,減少憂慮。衷心祝願大家健康長壽,家庭幸福。
以上是我在學習過程中總結的一些觀點,傳授給大家,謹供學員們參考借鑒,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科學生活與健康
人要有智慧,就要從不同角度來看同一件事。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去發揮,去研討,才能獲得新知。
永葆青春,延年益壽,科學生活,長命百歲,這是每個人的願望,也是一個永久的人生話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健康的渴求,對健康的期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對健康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21世紀是以人為本的世紀,而人是以健康為本。新世紀的新觀念是“健康工作50年,健康快樂100歲”。怎樣做到呢?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維多利亞宣言指出:人類健康和長壽關鍵是科學的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人們將這四點,稱為健康四大基石。2007年9月我國推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總體方案(2007-2015)》。《方案》包括多方麵的內容,其中有“健康一二一”,即“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三句話,簡稱為“一二一”。指出飲食和鍛煉是健康的基石。要健康就要“管好你的嘴,邁開你的腿”,嘴就是飲食,腿就是運動。《方案》以合理膳食和適當運動為切入點,倡導和傳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號召單位社會和個人都行動起來,積極參加。下麵,我就圍繞“四大基石”,與大家共同探討科學生活與健康的話題。
一、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就是指能為人體提供既不缺乏也不過剩的全麵營養成分的均衡飲食。具體措施有七條:
1.少吃一兩口,多動十五分鍾。成年人如果能堅持每餐少吃一兩口,或堅持每天多活動十五分鍾,就能保證能量攝入與支出是平衡的,從而實現健康的體重。
2.糧食七八兩,油脂減兩成。建議,每人每天吃糧食七八兩,這樣才不致於出現超重現象,也會大大降低患糖尿病、肥胖和血脂異常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