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創新,創新卻並不容易。隨著商品經濟日益成熟,以國中之大、能人之多,誰的腦袋都不比別人笨,因而舉凡生意場上的各個領域、各個行業,都已經被人折騰了底兒朝天,要想找一個未經開發的新行業,比大海撈針還難。因此,潛在商機就顯得十分寶貴。
潛在商機在哪裏呢?其實,商機就是消費者的需求,隻要有需求,就會有商機。如果把市場看成是由一些圓圈組成的話,那麼,這些圓圈間必然存在一些“縫隙”,沒有被完全包括和覆蓋,這些縫隙,就是由消費者需求帶來的商機。難怪經營大師總是告誡那些在市場上找不著“北”的淘金者:市場如布,不會“天衣無縫”,商家似針,總可以插入到別人難以發現的縫隙中。一道小小的市場縫隙,往往就是一片廣闊的新天地,誰先尋隙而入,誰就會成為贏家。
每位經商者都希望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暢銷,但是怎樣做到呢?原因很簡單,就在於它滿足了社會生活一部分的需要。世界上第一台自動書法機誕生的過程或許會給你以啟迪:
一天,穀野來到一家百貨公司給朋友郵購禮品。按慣例,他應該在禮品盒上寫上幾句恭敬的詞語,但穀野不擅長書法,隻好請店員代筆。一位店員小聲嘀咕說:“已經賣了一百多份禮品了,要是每個都要我們代筆,可夠麻煩的!”另一位店員附和著說:“是啊,如果有一台自動書法機就好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穀野心頭一動,這不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市場需要嗎?可是這個信息是否準確?穀野調查了十幾家百貨公司,結果了解到:日本的禮品市場年銷售額達幾千億日元,每人每年要送幾十份禮品。每份禮品都要寫上諸如“年賀”、“禦祝”、“中元”等美好的祝語。而真正擅長書法的人卻寥若辰星,許多商店隻好請書法家代寫,聘金貴得驚人。穀野估計了一下,如果包括每年成千上萬張賀年片,那麼對書法的需要將相當可觀。不久第一台書法機誕生了,結果一炮打響。
可以說,大千世界,尚未開發的市場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各種各樣的生財機會很多,關鍵看商家能否立足市場需求,練就一雙敏銳的“市場眼”和觀察市場、分析市場的能力。其實,隻要經營者多動腦筋,多一點開拓市場的鑽勁,何愁不能把握商機,駕馭市場呢?
多關心看似不起眼的零散信息,往往能帶來商機。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大家獲取信息的渠道都差不多,所以,即使裏麵有商機,也是過眼煙雲、明日黃花了。精明之人就要廣辟信息渠道,發掘獲取最有價值的信息。零散信息便是重要的一種,它指的是信息的內容尚未經專門機構加工整理就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如一句“閑話”、一絲“靈感”、一個“點子”等。這種零散信息產生於日常生活之中,流淌於百姓大眾之間,不費一錢一物,因為其非正規、非主流的特性,決定了它不被多數人重視的命運,實際上它可能產生的價值卻不可小視。
歐元的流通讓溫州人大賺了一筆,聽起來有些荒唐,然而事實如此!原來歐洲各國使用的貨幣的票麵比新歐元短,加長的歐元放不進歐洲人的錢夾子,所以歐元流通之日,就是歐洲人更換錢夾子之時,這就帶來了掙錢的機會。要不怎麼說溫州人精明,從看似與自己毫不相幹的事情中抓住了商機,通過錢夾子的生意,讓歐洲人的錢進了溫州人的錢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