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找準商業地點(1 / 1)

假如你決定選擇一處商業地點的話——不妨再仔細地想想看。因為選擇恰當的商業地點實在太重要了。

無論你的公司有多麼完善的組織,無論你的公司多有前途,僅僅就是選錯了地點,你整個的創業就泡湯了……

所謂的“選錯地點”,是指在一個不能配合市場行銷的地點開辦公司,是指為了某種原因,選擇了一處不利於產生公司營運所需銷售額的地點。

這種事常常發生,而且最常發生在業主或經理人員出於“省錢”的目的,或租或買一處二流的地點來營業。或者,純粹出於無知或經驗不足,花了大把的錢或租或買了一處自以為適合的地點。

其實,這兩種錯誤你都可以避免。

首先,讓我們來解決低價租、買了房子就以為是占到了便宜的想法。這想法真是再錯誤不過的了。要有因小失大的好例子的話,也就是這類了。你以為投資資本額的20%、30%甚至50%於一處你們認為的最好的商業地點就是浪費嗎?正好相反:這正代表你們能很有效的、很有競爭力地運用你們的創業資金。這是一項明智的商業抉擇。

每一位生意人都應該花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仔細地研究所有地點的可能機會,分析其優缺點,然後挑選一個最適合公司需要的地點。記住:沒有兩種行業是一樣的,也沒有兩種行業有相同的地點需求。所以,在你進行下一步行動之前,你必須徹底分析你們的需求。

這一步驟對新手、老手都可以適用。一個公司在一個不適合的地點運營了好幾年,並不代表該公司不能考慮搬家的可能性。不斷地檢視所有更能促進生產力的機會是一種健康的商業行為。在這當中,地點永遠是要優先考慮的。

進一步,選擇地點的時候你要注意些什麼?以零售業為例,多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有大量消費人群的地方是最佳的地點。即使是管理不善的公司,如果處在這種一流地點的話,也會日進鬥金;如果再有健全的管理配合,這種地方對你來說就是一座金礦。

台灣天仁名茶創始人李瑞河,不但創下了“天仁”的名牌,而且創辦了全省茶行連鎖經營的模式。

李瑞河在27歲時,把自己的事業定在了開辦茶行上。但是第一家茶店開在哪裏,這令他頗費苦心。

有人建議他到台南市開辦,但他知道,這裏雖然繁華,但茶行林立,競爭十分激烈,他認為對他這樣剛做茶葉生意的人是不適宜的,權且放棄。

又有人建議他到台南縣的佳裏鎮或麻豆鎮開業,那一帶尚無專門茶莊,無競爭對手,比較容易成功。

那個時候,李瑞河年紀還輕,見識不多,一時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是好。他決定先到那兩個地方去看看。

他來到佳裏,那裏的街麵還算繁華,店鋪也不少。他先把自己化裝了一番,來到一家較大的百貨商店,直接走進經理辦公室,正好經理也在。李瑞河擺出上、中、下三等茶葉,假稱是茶廠的推銷員,因為茶廠資金不好周轉,願以低於市場價格的一半批發給商店。經理眼睛一亮,連聲說:“好,好!請您等一下。”隨後,他走進一間密室。一會兒,經理出來了:“先生,真對不起。”“怎麼了?”“實話跟您說吧,我們這裏的人沒有喝茶的習慣,茶葉不好賣啊,我們店還有不少積壓品呢!”“那我到別的商店看看。”經理比較耐心地勸他說:“別處您也不必去了,大同小異。”“謝謝,告辭了。”他又走了幾家商店,經理所言果然不虛。

李瑞河來到麻豆時,正值中午,他走進一家餐廳。那裏已有不少顧客,但隻有很少的幾位在喝茶。他選了角落裏一張桌子坐下,要了一壺茶,慢慢喝著。一會兒,一位和他年紀差不多的年輕人坐在了他的對麵。李瑞河熱情地給年輕人遞上一杯茶,年輕人說聲“謝謝”,把茶杯放下,要了桶飲料。

李瑞河隨便和年輕人聊了起來,最後李瑞河說:“老兄,我想跟您合作在此開一個茶莊,我出錢,您出力,怎麼樣?”年輕人想了想,搖搖頭說:“按理說我應該答應,但不行啊!茶葉不好賣啊!”

跑了一天,李瑞河很累,黃昏時回到台南市,路過天仁兒童樂園,於是走入園中休息。他想奔波了好多天,開業地點還是無法定下來,心裏煩躁不安。

這時,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兒童樂園旁邊有大小不同的兩個釣魚池,小池熱鬧非凡,而大池冷冷清清,隻有兩三個人。

李瑞河上前打探,一位釣者告訴他:“很簡單,小池魚多,大池魚少唄!”

就在一瞬間,他想通了:大池就好比佳裏和麻豆,雖然無競爭對手,但喝茶人也少,所以就沒有顧客。

由於釣魚池的啟示,他不再猶豫,立即決定在台南開辦他的第一家茶店。現在他已擁有了54家連鎖店。

那麼,你怎麼知道哪一處地點是必成的或是必輸的?你可以像李瑞河那樣去探詢一下,你也可以實地抽樣驗證一下,或者你也可以很科學調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