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如同被遺忘的物品,早已存在於我們周圍。隻是,它能看到你,你卻看不到它。但如果你要去尋找它,就得耐心地去找,執著地去尋。也許不經意間,它就會突然出現在你的眼前。
這是一則許多人都知道的故事:一個農場主不慎將一塊名貴的金表遺失在倉庫裏,他遍尋不獲,便要人們幫忙,懸賞100美元。麵對重賞的誘惑,很多人賣力地翻找,無奈穀倉內雜物堆積如山,要想在其中找到一塊金表如同大海撈針。
人們忙到太陽下山仍沒找到金表,他們不是抱怨金表太小,就是抱怨穀倉太大、稻草太多,他們陸續地放棄了。
隻有一個小孩在眾人離開之後不死心,仍在倉庫內堅持尋找。當一切喧鬧淨下來後,他突然發現了一個奇特的聲音,那聲音“滴答、滴答”不停地響著。小孩循聲找到了金表,最終得到了100美元的賞金。
可見,機遇如同倉庫內的金表,早已存在於我們周圍,隻要我們冷靜地思考,我們就會聽到那清晰的滴答聲。
還有一個故事:
1948年的一天,瑞士發明家喬治·德·曼斯塔爾帶著他的狗去郊外打獵。喬冶·德·曼斯塔爾一直想發明一種能輕易地扣住、又能方便地脫開的尼龍扣,但是一直沒有結果。當他牽著狗從牛蒡草叢邊擦過時,狗毛和曼斯塔爾的毛料褲上都粘了許多刺果,這引起了喬治·德·曼斯塔爾的極大興趣。
回到家裏,曼斯塔爾立即用顯微鏡仔細觀察粘在皮毛上的刺果。他發現刺果上有千百個細小的鉤刺勾住了毛呢和狗毛。
這使他頓然發現:如果用刺果作扣件,真是再好不過了。受此啟發,他發明了以一叢細小的鉤子齧合另一叢細小圈環的新型扣件——凡爾克羅,這是一種能輕易地扣住的尼龍扣,又能方便地脫開,不鏽、輕便、可以水洗。它的用途很廣,包括服裝、窗簾、椅套、醫療器材、飛機汽車製造業。宇航員們依靠它在失重狀態下,可將食品袋扣在艙壁上;在靴底上裝上凡爾克羅,使他們的靴子附在船艙裏的地板上。
刺果鉤附動物身體本來是牛蒡草生存和繁衍的“聰明”,因為刺果的這種特性可以使牛蒡草的種子隨動物的活動播撒得更遠。但是,許多人對大自然賦予牛蒡草的這種“聰明”視而不見,而認真的曼斯塔爾發現了,並用其造福人類,獲得了巨大的財富。
這些事例都告訴我們,要想成功、獲取財富不僅需要努力,而且,還要長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在人生的旅途中,缺乏的並不是機遇,而是發現機遇的眼睛。因為,機遇無處不在,如果你不能發現它,那麼它也隻好無奈地和你擦肩而過。而且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不僅需要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還需要明智地選擇。
從前有兩個貧苦的樵夫靠上山砍柴糊口,一天,他們在山裏同時發現兩大包棉花,兩人喜出望外,棉花的價格高過柴薪數倍,將這兩包棉花賣掉,足可供家人一個月衣食無慮。當下兩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趕路回家。
走著走著,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有一大捆布,走近細看,竟是上等的細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餘,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肩負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想法,認為自己背著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這裏才丟下棉花,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堅持不願換麻布。發現麻布的那個樵夫屢勸同伴不聽,隻得自己竭盡所能地背起麻布,繼續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後,背麻布的樵夫望見林中閃閃發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數壇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邀同伴放下肩頭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擔來挑黃金。
他同伴仍是那套不願丟下棉花,以免枉費辛苦的論調;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勸他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一場空歡喜。
發現黃金的樵夫隻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和背棉花的夥伴趕路回家。走到山下時,無緣無故下了一場大雨,兩人在空曠處被淋了個濕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飽了雨水,重得完全無法再背得動,那樵夫不得已,隻能丟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麵對機會的來臨,人們常有許多不同的選擇方式。有的人會單純地接受;有的人保持懷疑的態度,站在一旁觀望;有的人則頑強得如同騾子一樣,固執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變。而不同的選擇,當然導致截然迥異的結果。許多成功的契機,起初未必能讓每個人都看得到它的雄厚潛力,然而當時抉擇的正確與否,往往便決定了成功與失敗的分野。
機遇,她擺在所有人的麵前,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但在人生的每一次關鍵時刻,審慎地運用你的智慧,做最正確的判斷,選擇屬於你的正確方向。同時別忘了隨時檢視自己選擇的角度是否產生偏差,適時地給予調整,千萬不能像背棉花的樵夫一般,隻憑一套哲學,無視新的機遇,便欲強渡人生所有的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