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商人同樣要學識淵博(1 / 1)

在一般中國人的眼裏,“學識淵博”隻配用在目光深邃、風度翩翩、氣宇軒昂的大智者、大學者身上。而商人永遠與之無緣,他們頂多是個隻知算盤,並且滿身銅臭的勢利眼,簡直不足為道。

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國人的觀念也不斷發生發展。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形成了一股經商潮。大教授、小店員紛紛下海,非常熱鬧。“商人”這個名詞漸漸變得吃香起來,但是人們認為商人隻要有錢,有知識無知識都無所謂。也就是說,中國人經過千百年曆史,終於開始重視商人,但人們對商人的崇拜,隻是對金錢盲目崇拜的一種形式。至於商人應具備哪些素質,什麼樣的商人才能賺取更多的錢?這些他們幾乎都一無所知。

從這一點上來看,猶太人可比中國人聰明多了,他們首先把金錢和知識聯係起來,認為商人同樣要學識淵博。

與猶太人呆在一塊,你很快就會發現,猶太民族是知識豐富的民族。猶太人很健談。話題很多,而且涉及到各個方麵,大到世界政治,人類生存,小到節假日消譴;長到世界曆史、民族曆史;短到近期的體育新聞,不管是經濟、政抬、法律、曆史還是生活小細節,他們都能滔滔不絕,談得頭頭是道。猶太人有如此豐富的知識,實在是令人大為稱奇。

正因為用如此豐富的知識武裝了頭腦,猶太人的經商才總是處於不敗之地。在他們的眼裏,知識和金錢是成正比的。隻有掌握了知識,特別是業務知識掌握多了,在經商中才不會走彎路,才會先到達目的地,也才能更快地賺更多的錢。

猶太人認為擁有各方麵的知識,是商人的基本素質,是在生意場上賺錢的根本保證。因為擁有豐富的學識,視野就變得十分廣闊,而廣闊的視野對商人們形成正確的判斷,作用非常大。在猶太人看來,一個僅能從一個角度觀察事物的人,不但不配作商人,也不能算個完整的人。

猶太人自古以來就尊重知識,重視教育,尊敬智者。《塔木德》中說:“寧可變賣所有的東西,也要把女兒嫁給學者;為了娶得學者的女兒,就是喪失一切也無所謂;假如父親和老師同時坐牢,做孩子的應先救老師。”這正好體現了猶太民族所倡導的“要盡力使自己成為很有學識的人”這一觀點。擁有了知識和學問,不僅可以提升猶太商人的判斷力,同時也可以提升他們自身的修養。

例如在同樣經營鑽石買賣時,如果是猶太商人,他們不僅要了解產品的性能,更要在客戶上下工夫,盡力去滿足顧客的心理需求,由於鑽石多是貴族消費的商品,還應相應地選擇合理的銷售場地。在關鍵時刻,猶太商人會同顧客進行不失風度的“談判”,以理性取得顧客的重視和信任。隻要商品最終引起了顧客的興趣,這樁買賣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經營者換作是粗俗的商人,既不懂得如何去布置場麵,也不去思考商品的信譽,心理準備也不足,在交易中往往會因為一些沒有水平的談話嚇跑了顧客。所以做著同樣的鑽石生意,日本商人或別國的商人會因為賣不出去在那兒發愁。精明的猶太商人卻不一樣,他們把生意做得非常在行,憑著自己豐富的知識、閱曆和經驗,在鑽石市場裏尋找著豐厚的利潤與財富。

一位日本商人曾問傑出的猶太商人瑪索巴氏:“如何才能成功地經營好鑽石生意?”

瑪索巴氏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反問這位日本商人:“你有真正的學識嗎?”然後他繼續說道,“要想成為鑽石商人,必須先擬好一個100年的計劃不可。也就是說,單靠你一生的時間是不夠的,最少要賠上你孩子那一代,是兩代人的時間才行。同時經營鑽石買賣,最要緊的一點是獲得別人的尊敬與信任,被人尊敬和信任是販賣鑽石的必備基礎。因此鑽石商人的學識要非常淵博,無論什麼事都要知道才好。”

幾千年來,猶太商人正是憑著自己淵博的學識,和從祖先那兒繼承來的聰明的頭腦,找到了他們所需要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