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生活篇(1)(2 / 3)

我喜歡植物園的另一個原因是它的藝術氣質,這麼一個園子裏有幾處大型雕塑。其中一尊英國雕塑大師摩爾的作品立在碧綠的山坡上,雖然抽象,但叫人賞心悅目。還有一件像個大漏鬥的雕塑是用直升飛機吊裝上去的。在玫瑰園的旁邊有一個小池塘,人造瀑布飛流而下,池塘中央是一個小石龕樣的鏤空石雕,石雕裏是一盞長明燈。這是惠靈頓與日本的一個城市結好的紀念。火種是從日本廣島引來的,可能是祈求世界永久的和平。

在一麵半山坡上矗立著一尊高高的紀念碑。這是新西蘭一位名叫塞登的人的塑像。塞登於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擔任過新西蘭總理,政績卓著。我後來了解到,他對華人不甚友好。這已是曆史問題了,不予追究。

沿著塑像下坡是一個墓地,裏麵石碑林立,荒草遍地。

安息在這裏的人大多是一個半世紀以前來到這裏謀生和發展的先驅者,他們也是惠靈頓發展的見證人。

開車

新西蘭的交通管理很嚴格,雖然服務態度好,但申請駕駛執照的路考是毫不含糊的。使館的同誌經常是“二進宮”,甚至有的“三進宮”才拿到駕照。我在尼日利亞的任期快要結束時,司機才讓我摸了幾次車(尼日利亞隻要交幾個美元和兩張照片就能弄到駕照,根本不用考試),所以,我的技術是地地道道的“二把刀”。按規定,外交官可以到駕駛學校學開車,但那時處裏隻有我“光杆司令”一個人,實在賠不起這個時間。所以,我想辦法從尼日利亞“買”了一個國際駕照。新西蘭外交部隻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就給我寄來了駕照。這以後我請老司機和大使的司機帶著我練了幾次車。

新西蘭原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開車也和英國一樣是左行車。這對於右行車國家的司機來說很不習慣。據說,法國的一位大使因為開車逆行撞了人,法院判處這位大使要麼回國,要麼在新西蘭蹲大獄。最後,這位大使隻好忍痛割愛,大使的寶座還沒有坐熱就回了國。還是這個法國使館,第一位外交官因為逆行出了事故,第二位在去處理事故的路上也因為逆行出了事故。法國使館連折了兩員大將。

我在新西蘭開車比較小心,從來不超速,3年多的時間裏,我沒有吃過TICKET(罰款單)。但是,1997年5月,朱鎔基副總理訪問新西蘭,我作為“開路官”(為車隊探路,發現什麼情況立刻報告總指揮)。因為匆忙,在開車去機場時沒有開車燈,不一會,警車呼嘯著追了上來,我生平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心裏很緊張。我停下車,警察先給我敬了個禮,然後說:“先生,您沒有開燈。”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因為在市裏開車,到處都很亮,所以容易忽視。我解釋了一番。也許,我是外交官,也許,他知道我在執行緊急任務,所以擺擺手就讓我走了,要是在平常這張罰款單我是吃定了。

說起新西蘭的交通管理,可以用一個字概括——“嚴”。紅綠燈前,即使是在半夜裏,路口一個行人也沒有,司機都會停下車來。在沒有紅綠燈的人行橫道前,隻要上麵有行人,甚至行人還在路邊站著,司機一定會停車等你過去再走。我感到這不僅僅是一個管理問題,更重要的是文明程度的問題。

在新西蘭,對超速開車有先進的監視係統。在電線杆或是大樹上,到處都是監視的“眼睛”。隻要你一超速,第二天一張罰款單就發來了,你不交罰款就自動地在你的銀行賬戶上扣除;連吃兩張罰款單法院就要傳訊,再犯一次就吊銷駕照。交通管理部門對酒後開車的處罰更嚴厲,隻要一被發現就將車輛沒收。

新西蘭對開車的年齡倒沒有多大限製,隻是要求70歲以上的司機每年做一次體檢,合格後才可以繼續開車。有一次報紙報道了一位90多歲的老太太,因為腦子糊塗了,逆行開出十幾公裏被警察攔住。老齡化是新西蘭一個老大難問題,這位老太太一定是子女不在身邊,隻好自己開車去購物了。

釣魚

使館的生活聽起來很浪漫,其實不然。我給外交官下的定義是:辦事員+司機+搬運工+耍嘴皮子的人……每天的活動隻是一條路:辦公室——家——辦公室,如果辦公室和家在同一層樓,那兩者之間的距離就是3~5步。

進入90年代以來,使館的活動室有了VCD和影碟,工作人員在32作之餘可以吼幾下卡拉OK。但卡拉OK終究是年輕人的專利,四五十歲的人對這種新事物提不起興趣。自從實行雙休日以後,每周兩天的休息日如何打發就成了問題。幸好我館的“天時地利”中還有一條:靠海,可以去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