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園
我國駐新西蘭使館的館舍是一座上下一般粗的10層大樓,遠看很像一個炮樓。沒有在使館工作過的人對外交官的生活總是很羨慕,以為他們住洋樓,開高檔車,生活百分之百的浪漫。其實,如果你想象一下,每天從早到晚忙於寫文件、開會、發傳真、收傳真,加上一日“老三樣”的夥食,會是怎樣的生活。
幸運的是,在使館的對麵有一座植物園,它簡直成了使館的“後花園”,尤其是使館的夫人們,每日三餐後,總是三五成群地去那裏散步,觀花賞草。難怪有人曾開玩笑說,中國使館應該給植物園交固定的門票費,因為她們雷打不動地去參觀。和西方國家一樣,新西蘭的公園、植物園都不收門票。
惠靈頓植物園是全新西蘭十幾個最大的植物園中最漂亮的一個,它於1990年剛過了100歲生日。這個植物園主要由三部分構成:玫瑰園、秋海棠花房以及一個教育與環境中心。
我到館後的第二天一早就散步去了植物園。管理人員剛打開鐵柵欄門,我就走了進去。一陣花草的清香撲麵而來,小鳥已經在樹枝上嗚叫,聲音是那樣悅耳。我好像夢遊到了一個幽靜的“仙境”裏。
植物園占地大約20多公頃,小山坡上長滿了參天大樹,其它的花草樹木品類繁多,數不勝數。叫人吃驚的是,在這數以萬計的花草樹木上都有一塊小牌子,上麵寫著它的品名,什麼科,什麼屬,引種於哪個國家……我對玉蘭和杜鵑更加喜愛,因為它們來自中國,我就像見到了老鄉一樣感到親切。
直對大門的大道通向深處,路邊是幾床鬱金香,紅的、黃的、紫的,還有白的,它們是那樣純潔高雅,那樣燦爛。再往裏走,我聽見一陣陣鴨子的叫聲,原來這是一個鴨塘。在一個幾十平方米的水塘裏,上百隻大大小小的鴨子自由自在地遊蕩。最可愛的是那些鴨雛,長著黃黃的絨毛,活像一個個絨球,三五隻、七八隻地跟在鴨媽媽後麵學遊泳。它們又尖又細的叫聲和公鴨的粗嗓子似乎組成了一首美妙的交響曲。平常,人們把麵包扔進池裏,鴨子們撲棱著遊過來搶食,由於有成千上萬的自願的“喂養工”,所以鴨子一個個長得很肥,似乎飛都飛不起來。喂鴨子好像也成了使館夫人們每天的“必修課”,因此說,我們的夫人們也算盡了一點義務。
沿著小溪邊的曲徑往裏走是一條深溝,它沒有特別之處,但是到了晚上,那裏真像天文館一樣出現滿天的星星。
我們把它稱為“螢火蟲溝”。這裏也是大使的一個“保留節目”,每次國內有人在使館過夜,他一定會帶他們來觀賞一番。我發現,新西蘭的螢火蟲不會飛,它們整天呆在那裏,真是能耐寂寞的冠軍。
從大門沿著一條小路拾級而上,出現了一個塔狀的木結構房子。在這裏坐電梯上去就是“教育與環境中心”。這是植物園和新西蘭野生生物基金會共同建立的用於科普教育的場所。那裏常年有圖片展覽,所有人都可以欣賞到大自然的美麗,學習到科學知識。那裏還有供小學生畫畫的房間,所以很受孩子們的歡迎。
爬過小山坡,走過一個兒童娛樂場,沿著小路走就到達植物園的最高處。這裏是一處“景點”——cABLE CAR(電纜車,我們的廚師把它叫做“凱博卡”)。在這裏可以俯瞰海灣和惠靈頓市全景。對麵就是市內最高的維多利亞山。這個“凱博卡”雖然是同類電纜車中僅存的“古董”,但是卻很有名,聽說美國的一位總統還坐過。除了上下班時間,平常很少有人坐,在大多數情況下完全是空駛,不知道經營者怎樣維持生計?
植物園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玫瑰園了。玫瑰園的名字叫“諾沃夫人玫瑰園”,這是以曆史上一位對本市頗有建樹的惠靈頓市長夫人的名字命名的。其中央是一個圓形的噴水池,從那裏放射性地劃出106個花床。這些花床裏共種有300多個品種的玫瑰花,開花季節真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每天中午,如果工作不是很忙,我都要散步到這裏,坐在長椅上或神思遐想,或閉目養神,曬曬太陽。我注意到,這些長椅的靠背上都有一塊銅牌,上麵鑄有一個或兩個人的名字,還有一句很精練的話,內容大多是祈求死者安息,或者祝願後人幸福。原來這是按照死者或者後人的意願對植物園做的捐獻。我不禁想起了祥林嫂捐門檻的事。這裏麵似乎有相似之處,但好像又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