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TH
中國有句俗話說,“人75可貌相,海水75可鬥量”。此話一點不假。眼前的這位老華僑,乍一看很像一個飽經風霜的大西北老農民。誰曾想他竟是一個腰纏萬貫的大老板——惠靈頓“加裏福尼亞園林世界”的總裁。
他叫“KEITH LOWE”,中文名叫“劉桂萼”,但是我還是人鄉隨俗地叫他“KEITH”。
KEITH的穿著很樸素,我隻能用“剛剛從菜園子裏走出來的憨厚的菜農”來形容他。他黝黑的皮膚和臉上刀刻似的皺紋說明了他的勤勞。
他看起來很平凡,但是他70多年的經曆卻充滿了傳奇色彩。
KEITH於1924年出身在香港至廣州公路邊上的一個小村子裏。那時他家裏很窮,他小小年紀就向“老外”出售荔枝,賺錢來補貼家用。他父親雖然去了新西蘭“淘金”,但是家裏仍然一貧如洗。
1937年,KEITH來到新西蘭。13歲的劉桂萼當時隻能說中國人都很難懂的粵語,一上學聽到的是英語,他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但是,吉人自有天相,一個名叫“KEITH SMITH”的孩子幫助他學習英語。為了表示對他的感謝,劉桂萼在施洗時把名字改成了“KEITH LOWE”。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KEITH因為英語太差,失去了上高中的機會。為維持生計,他在惠靈頓的古巴街上擺起了一個水果攤。50年代,他在一間30平方米的房子裏賣鮮花和盆景。由於KEITH很善於經營,他的小商店買賣越做越大,鋪麵顯然不夠用了,於是,他就到近郊的MIRA.MAR轉悠。一天,他開車經過一個巨大的圓形建築物。這是報社存放紙張的倉庫,它原是SHELL石油公司的儲油罐。
KEITH找到了房主,說明了他想租用一小部分出售鮮花的意思。老板簡直不能相信,但是他很大方,答應KEITH可以免費使用一年。
KEITH這一下真是“一發不可收拾”。現如今,他的“加利福尼亞園林世界”不但買下了整個大油罐,而且還把地盤擴展到附近的幾十畝土地上。KEITH還在“大油罐”的一側開辟了一個諾大的停車場。每逢周末,這裏真是車水馬龍,一片繁忙景象。在惠靈頓地區,隻要提起“加利福尼亞園林世界”,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KEITH是南茜的妹夫,我到任後不久就認識了他。我的前任也介紹說,文化處在他的“園林世界”舉辦過小型展覽。我和KEITH很快成了好朋友。他邀請我去參觀了“加利福尼亞園林世界”。
在KEITH的陪同下,我向“大油罐”走去。進門的地方擺著各種各樣的裝飾花園的水泥雕塑。翩翩飛舞的小天使好像在歡迎客人的到來;7個小矮人的憨態似乎在取悅著來賓的歡心;獅子像衛士一樣蹲坐在……
進入大門,眼前展現的是無以數計的貨架。貨架和地上擺放的商品真是琳琅滿目:各式花盆和幹花、花肥和農藥、貝殼和小擺飾,應有盡有。在一麵的高台上,還開設了一個咖啡館。從這裏可以看出KEITH獨到的經營思想。城市人經過一周的緊張工作,願意到這裏來購物,即使不買東西,周末和假日來欣賞一下花草樹木,吸吸新鮮空氣,這難道不是城市白領人最好的休閑方式?
來到花木園,我禁不住感歎起來。我除了1979年隨科學院的“中國植物學代表團”赴美國考察時看到過很多植物園外,這樣大的人232營造的花木園林還真是第一次看見(它實際上是澳洲最大的人工園林)。在這個七八公頃的園林裏放著幾萬盆花。可惜我的植物知識太貧乏,隻認得鬼臉花、水仙花,還有仙人掌和仙人球。令人驚奇的是,KEITH用了20多年的時間培植的中國盆景,很受新西蘭人的喜愛。可惜前年一隻他最喜歡的盆景被“梁上君子”竊走,後來雖然追回,但那時它已是“鳳凰成了禿毛雞”。
園林的出口處除了擺著袖珍型的小盆景外,NEITH還開設了園林工具和花種的櫃台。由於園林龐大,KEITH雇傭了十幾個打工仔。他的夫人和孩子們都是雇員。我不好問KEITH的資產有多少,估計沒有上千萬的資金是絕對經營不了這樣的園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