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華人篇(2)(1 / 2)

KEITH年逾古稀,照理應該享享清福了。雖然他已把店裏的經營權交給了兒子,退居第二線,但是每天還照樣起早貪黑地212作。1996年,KEITH在半山坡上買了一塊地,蓋了一棟“洋房”。竣工後,KEITH特地邀請我去參觀。這座房子的麵積我無法估計,它有一個可以容納兩輛奔馳車的車庫,兩個會客室,還有七八間臥室;在車庫上麵的二樓,是KEI.TH的書房和畫室。KEITH告訴我,廚房的所有設備和器具購自德國,浴室的澡盆和瓷磚來自意大利。我估摸著,這座房子的造價少說也得100萬新元。

在陽台上,我們可以一覽無餘地看到“加利福尼亞園林世界”。陽台下,正是KEITH的“自留地”——一個正在營造中的袖珍中國園林。KEITH不愧為園藝高手,園林的布局很有藝術性。小小的天地裏,奇石怪樹錯落有致,潺潺的溪流中金魚在遊動嬉戲。為了避免偷盜,KEITH把他的得意之作和精品全部放在這裏,隻供親友觀賞。

KEITH雖然學曆不高,整天和花草樹木打交道,但他很有藝術天分,花木園裏幾十幅活靈活現的花卉圖畫居然出自他的手筆,一有閑暇他就在畫室寫字作畫,特別喜歡和書畫家做朋友。1997年初,蘇州挑花塢3位畫家來新西蘭參加“亞洲節”時,他在中國餐館宴請了他們。蘇州是中國盆景的發源地之一,他特地陪同畫家們參觀了他的花木園。

由於KEITH的愛好,“東方畫會”特聘KEITH為名譽主席。這一方麵是一種榮譽,另一方麵說,這也是一個聰明的舉動。因為畫會每次搞書畫展覽,在財力不支的情況下,隻要向KEITH開口,他總是能慷慨解囊。1997年9月,在我離任之前,畫會全體畫友濟濟一堂,聚集在KEITH的新居裏與我話別。雖然吃的是畫友們自帶的飯菜(KEITH招待酒水),但氣氛是那樣熱烈和融洽。

KEITH告訴我,1996年,“加利福尼亞園林世界”被選為新西蘭最佳園林,他得到的獎勵是去澳大利亞免費旅遊兩周。他還代表新西蘭參加了在南非舉行的“國際園林大會”。

我回國時聽說雲南省將舉辦“99國際園藝博覽會”。

KEITH如果能去,那他將是最好的人選。

我和陳康渭一家

陳康渭(STAN CHAN)是一位50來歲的中國畫家,20來歲的時侯來到新西蘭。我和他最早認識是“中國兒童畫展覽”在惠靈頓開幕的時候。新中友協請他全麵負責展覽的布置和美工。

陳先生為人和氣,又是畫家,所以我們自然地成了好朋友。他風趣地說:“你現在已經入了我們的INTERNET網了。”我說:“200%的是。因為我結識了東方畫會的會員,現在又認識了你這樣的大畫家,我怎麼不是網中人?!”

由於“入了網”,我經常被邀去陳家搞筆會。陳康渭的家雖稱不上豪華,但是很大(按中國人“鴿子窩”的標準,那應該是奢侈了)。一進門就是一間50來平米的客廳。從客廳往左是餐廳,與餐廳相連的是廚房。再往裏走便是陳康渭的公司。一間30平米左右的長條房間裏放著複印機、兩台電腦,還有各種各樣的文件架,滿滿登登的,走路都要側身而過。現在在西7b-國家,很多人把公司開在自己家裏。忙的時候,一天可以工作24小時,有急事或休假,可以關門停業。陳康渭的公司主要是為一些大公司搞電腦設計。由於他懂兩種語言,所以很多有中文的廣告和說明書都成了他的專利。我在使館文化處時,有不少人向我打聽有哪家公司能製作中文廣告,我當然一下子就想到陳康渭。

我很喜歡去陳康渭家,因為他的家裏充滿了中華文化的氣氛。客廳裏除了中國家具外,牆上掛的是中國畫。櫃子裏有十八羅漢的木雕像,天花板上掛滿了大大小小姿態萬千的中國風箏。在餐廳裏我看到一幅“濟公格言”。我問:“這真是濟公的格言?”陳康渭說:“GOD KNOWS(天知道)!”我想他言之有理。濟公這個人是否存在隻是一種傳說,他的格言更是無從考證了。不過,格言的內容倒很有可取之處。它教導人們如何待人接物,充滿了中國人的處世哲學。在後來的筆會上,陳康渭要我用隸書書寫了“濟公格言”,他還認真地裝裱後掛了起來。

陳康渭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異乎尋常,這也許是他幾十年遠離故土的緣故。他的3個孩子(大兒子KEN,二兒子DEREK,女兒DIANNA)也都是中國文化的喜愛者,他們會拉二胡,還會彈古箏。我在中學時代曾學拉過二胡,在他家看到二胡,一下子手就癢癢起來。陳康渭看出我是拉二胡的一把“好手”,一定要我每個周末去教孩子們學二胡。其實,我的技術充其量也不過是“桌子底下放風箏——出手不高”,但是盛情難卻,我隻好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