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太原解放後,古老衰敗的公園又獲得了新生。經過徹底治理,初步恢複了麵貌,更名為“人民公園”。為了發展省城少年兒童事業,1982年3月8日,政府決定將人民公園更名為“兒童公園”,在園中設置了許多遊藝設施、雕塑、景點,使公園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天文館
天文館是公園眾多文物古跡中一處具有現代氣息的科教基地,造型由高空架橋連接的兩個圓球頂的圓柱體建築組成的,新穎別致,1985年落成並投入使用。天文館分天象廳和天文台兩部分,直徑8米的天象儀是從民主德國引進的,它是通過電、光學原理準確地把整個宇宙形象地演示出來,能帶著我們到宇宙去旅行,展示有變化的星空景象,還可以跨越現在的年代,讓我們看到千萬年以後的未來星空。它還能開發青少年的智力,培養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同時,它還能為航空、航海、宇宙航行、大地測量、地質勘探等方麵提供服務。直徑3米的天文台內設有直徑15厘米和10厘米的望遠鏡兩台,通過它能直觀地觀察行星、恒星、彗星等的運行變化,成為廣大遊客,特別是青少年學習天文知識、觀察天體運行、探索宇宙奧秘的理想場所。2007年,重修並引進更新了演示內容。
新西門
近年來,隨著太原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公園原有的三個門均被商業網點所包圍,出入相當困難,使公園處於半封閉狀態。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使公園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再領風騷,政府於1996年8月投資50萬元新開建一個新西門。經過近五個月的緊張施工,當年元旦竣工,並投入使用。新開的門位於公園西麵、東米市街的東頭,造型格局別致、大氣,係仿古建築。大門分三開,兩側是二層挑簷小樓,中軸對稱,總麵積約311.7平方米,是當時太原市現有公園大門中規模最大的仿古建築。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不但解決了公園現有三個舊門的封閉堵塞問題,而且為遊客遊覽公園提供了便利,同時,又為公園增添了一處新的景點。
見義勇為紀念碑
見義勇為紀念碑矗立在公園南湖南岸的西門廣場上,是坐東朝西的一座紀念性建築。1998年11月破土動工,2000年8月落成。整體建築高大雄偉,碑身全部用緬甸紅花崗岩貼麵,鮮豔的紅色以它無聲的語言警示後人永遠不要忘記那些為見義勇為事業付出鮮血和生命的英雄。紀念碑高16.8米,頂端的不鏽鋼雕塑是一隻金色的、五指緊握的鐵拳,它象征著見義勇為的英雄的強大力量。碑底座為四層台階,呈八邊形,全部用鋼筋水泥製成,象征著四麵八方的人民群眾是見義勇為英雄的堅強後盾。碑體正麵鐫刻著原國家公安部部長王芳同誌為見義勇為英雄題寫的“向見義勇為英雄學習”的題詞,九個金色的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碑體的後麵是見義勇為協會為見義勇為英雄們撰寫的紀念碑文。紀念碑整體造型美觀,尤具觀賞性,對省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起著積極的宣傳指導作用,特別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弘揚社會正氣、提倡見義勇為精神,都具有深遠的影響,是公園又一處進行愛國主義和優良傳統教育的基地。
雕塑係列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將來是建設祖國的棟梁。為了豐富他們的生活,給他們創造一個開發智慧、發展體魄的良好環境,1983年市政府決定在兒童公園建造係列雕塑作品。《小園丁》是兒童公園這組係列雕塑作品中的第一個。雕塑表現了一位貌似花朵的少女,手提灑水壺,興高采烈地準備去澆灌樹木花草。突然一隻蝴蝶飛落在她的手臂上,她那驚喜、興奮、可愛的神態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少年兒童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天性和向往大自然、熱愛勞動的良好品德,給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雕像高3.5米,全部用漢白玉石雕成,是著名雕塑家萬緒德的代表作之一。
《老鷹抓小雞》是兒童公園係列雕塑作品中的第二組,安放在狀元橋西的道路中心,建於1984年6月。雕塑表現的是七個孩子在草地上玩“老鷹抓小雞”,作品把“老鷹”的機敏、凶猛,也把“小雞”們的緊張、好奇刻畫得恰到好處。雕塑家通過精心設計,塑造了天真可愛、活潑快樂的七個兒童形象,他們造型逼真、神態各異,深受廣大少年兒童的歡迎。雕塑高1.2米,材質是漢白玉石,是張守民、苗新田、郭盛洧、萬緒德、張熙玉、王懷基六位雕塑家集體智慧的結晶。
《十二生肖》是兒童公園係列雕塑作品中的第三組,1989年5月,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在省委王茂林書記的指示下,市領導代表市政府為全市少年兒童送上一份珍貴的節日賀禮——十二生肖鑄鐵雕塑。雕塑按十二生肖的順序依次排列起來,這組雕塑經過張守民、萬緒德、王宗訓、李誌正四位設計師的精心設計,把十二隻動物的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十二隻生肖動物以其可愛的造型,成為兒童們的密友,深受廣大小朋友們的喜愛。雕塑是由太原重型機器廠技工學校鑄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