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諸多文化景點彙集湖畔(1)(3 / 3)

紀念碑碑身主體正麵上方鑲嵌著立體感極強的金色國徽浮雕圖案。碑身正麵下方鐫刻著遒勁有力、莊重大方的毛主席手書體“死難烈士萬歲”六個金色大字。碑身東側是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的“浩壯高恒呂,澤惠過汾漳”的聯句,碑身西側是薄一波副總理“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的親筆題詞。碑身後麵是山西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為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們撰寫的祭文。祭文中回顧了過去30餘年來山西人民所進行的英勇壯烈的革命鬥爭。半個世紀過去了,紀念碑雖然櫛風沐雨,碑體依然挺拔,碑身字跡依然清晰如初,遒勁的筆畫間深深包含著人們對烈士們的敬意與思念。建造這座紀念碑的宗旨就是要警示後人不要忘記革命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們,追念他們在革命戰爭中前赴後繼,或效命疆場,或盡瘁崗位,或刑場就義,或囹圄殉難的英雄事跡。他們何止千萬,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他們的精神不死,他們的功勳蓋世,他們的光輝業績將永遠鼓舞著後人。

湖上風光

曆史上著名的景觀“巽水煙波”指的就是文瀛湖。它與“崛圍紅葉、烈石寒泉、汾河晚渡、天門積雪、土堂怪柏、雙塔淩霄、西山疊翠”並稱“古太原八大景”。

文瀛湖最早是宋朝潘美在唐明鎮重建的太原城護城河的一部分。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朱元璋三子朱棡的嶽丈永平侯謝成奉敕擴建太原城。擴建後的太原城將海子邊攬入城中,當時是東南半城雨水彙集的低窪濕地,漸漸形成的兩片積水,北麵大而圓的圓海子和南麵小兒長的長海子,合稱海子堰。海子南麵是清朝科舉考試的場所——貢院,來省城應試的學子們大多都到此地遊覽。當時,有一姓裴的通政,見這片海子緊臨貢院,就給它取了個文雅的名字——“文瀛湖”,並一直沿用至今。

文瀛湖東岸是一山岡,每天清晨,它最先接受朝陽的沐浴,到了傍晚,又最後和夕陽告別,終日陽光照耀,金光燦燦,猶如一隻巨大的金雞昂首站立在文瀛湖的岸邊。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有關它的美麗神話。古時候,一隻巨鱉潛藏在文瀛湖湖底,經過千年修煉成精後,經常幻化成形,為禍一方。一天,巨鱉精幻化成人形,剛出水麵就被道行極高的張天師識破,於是在土崗上貼了一道神符,同時施法降服了成精的巨鱉,將它變回原形並鎮壓在文瀛湖湖底。土崗隨即化為一隻巨大的金雞,乃為金雞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