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諸多文化景點彙集湖畔(1)(2 / 3)

太原孫中山紀念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省唯一一處以圖片展覽和實物陳列形式,集中介紹孫中山先生和山西辛亥革命的革命曆史紀念館。它不僅是對青少年和各界人士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同時也是台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三晉之行的駐足點和聯誼站。對激發海內外炎黃子孫的思鄉愛國熱情,促成祖國早日統一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1986年開館至今,已接待參觀人士200餘萬人次。許多青年學生和教師參觀後,深受教育。他們說:“孫中山先生紀念館向我們展示了偉大的民族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光輝的一生,展示了山西辛亥革命前輩們的英雄業績,展示了山西近代革命中仁人誌士所做出的傑出貢獻。它是一本全新的革命曆史教科書,它是一堂極其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原辛亥革命先賢們的後裔參觀後都非常感慨。山西同盟會員應芝的女兒應玉芬從台灣來並探親,參觀了孫中山紀念館後,激動地說:“太珍貴了,許多資料台灣沒有,我要拿回去讓那邊的親人們看看,這是真的……”中華宋慶齡基金會秘書長江敬文先生、《團結報》總編輯燕天甲先生、台灣心理學會會長米雲章先生以及省、市領導都曾蒞臨紀念館視察指導,並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

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是建國後太原最早的紀念性建築,也是我省第一個大型室外雕塑。1950年3月12日,山西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公園內的人民大禮堂召開,共商建設新山西的大計。與會代表為了紀念為中國革命而犧牲的先烈們,一致決定在人民公園中修建一座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3月25日,首任山西省主席程子華同誌,在園中文瀛湖北岸的勸業樓前破土奠基。經過一年左右的緊張施工,1951年3月7日舉行了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典禮。

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坐北朝南,背靠勸業樓,麵對文瀛湖。整體建築外形為一高大的方錐體,通體用潔白的漢白玉石砌成。在綠樹掩映中,格外醒目。紀念碑碑身建在高1.08米,寬6.8米的四方月台上,四方各有四級石階,月台四麵據碑座均寬1米,供遊人登台瞻仰。紀念碑碑身高4.1米,分三層。第一層為底座,高0.37米,寬3米;第二層為碑身下層,高1.1米,寬2.4米,四周鑲邊;第三層為碑身上端,是主建築,高2.66米,寬2米,四麵也鑲邊。紀念碑碑身和底座月台全部用潔白的漢白玉石砌成,寓意著烈士們光明磊落的高尚品格。碑頂鑄有一組高3米的五人黃銅鑄像。造型為表達革命戰爭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具有領導地位的工人,他手指前方,高舉火炬並高聲呐喊著;始終戰鬥在最前線的人民解放軍,他好像發現敵情一樣,持槍荷彈,時刻準備戰鬥;積極配合革命戰爭的民兵,他手握梭鏢與軍隊並肩作戰;人民戰爭的強大後援,英姿颯爽,抱雷參戰的巾幗婦女和沉穩幹練的敵後地下工作者、目視前方的知識分子。整組塑像端莊肅穆,栩栩如生,再現了戰爭年代革命烈士在黨的領導下奮不顧身、英勇殺敵的壯觀場麵。象征著烈士們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不怕流血犧牲,衝鋒陷陣的英雄氣概。紀念碑的上部雕塑是由山西省美術工作者協會承製,張懷信、段聯奎二位同誌聯合設計,修造廠秦善慶師傅鑄造完成的。它是用二四七兵工廠捐贈的炮彈殼熔鑄的。紀念碑碑區寬38.5米,長29.5米。區內,龍爪槐如傘遮蔭,蒼鬆翠柏錯落相間,清香四溢。遊人至此,駐足瞻仰,肅然起敬。1965年5月,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