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諸多文化景點彙集湖畔(1)(1 / 3)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省是我國地上文物大省,文瀛公園又是市內文物、古跡景點較為集中的地方。2004年,它成為“以文瀛湖為中心、環湖辛亥革命舊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包括園內環文瀛湖的八大古跡景點。由北向南逆時針前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百年建築孫中山紀念館。

孫中山先生紀念館

孫中山先生紀念館坐落在文瀛湖北岸、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北麵,是一座坐北朝南、紅柱青瓦的中西混合式二層樓房。樓的基本框架為硬山式雙層磚木結構,樓房主體上下齊,七開間,東西麵寬七間,長約30米,南北進深兩間,寬約15米。總麵積約800平方米。六根紅柱上下支撐,十字花脊貫通。始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是清末民初的典型建築,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張之洞任山西巡撫期間,受戊戌維新的影響,為發展中國的資本主義,達到救國圖強的目的,特建此樓並取名勸工陳列所,專用於陳列山西土特產和手工業品。辛亥革命勝利後,1912年秋天,偉大的民族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為進一步宣傳革命,以喚起民眾,於9月17日沿正太鐵路來山西考察鐵路和礦產,聯絡各界發展鐵路工業,積極倡導修建鐵路20萬裏的宏偉計劃。孫中山先生抵太原後下榻小瀛洲。在山西考察的兩天中,先生不辭勞苦,先後參加了山西各界人士、山西同盟會、山西商學界、山西實業界學界及各黨派召開的歡迎會,發表了五次大型講演。9月20日下午4時,孫中山先生再次來到海子邊文瀛公園內勸工陳列所二樓,憑欄向省城兩萬多人民群眾發表演說,稱讚了山西革命黨人的奮鬥精神,提倡天下為公,抵禦外辱;仿效西方,利用外資,開發礦產。號召“犧牲個人,為大家謀幸福”。他講道:此次到山西,見山西煤鐵甲於天下,“提倡以平定煤鑄太行鐵,將來可操全國實業界之牛耳……”,以振興山西實業。他又說:“現破壞告終,建設之事較破壞尤難且大,非合大多數人才,同負此責不可。”“蓋今是共和時代,與專製不同,從前皆依政府,今日所賴者國民。”在演講中,孫中山先生對山西的辛亥革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說:“去歲武昌起義,不半載競告成功,此實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這幾次講演慷慨激昂,振奮人心,大大激發了山西人的愛國熱情,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影響。總體來講,孫中山先生太原之行共闡明了六個問題:第一,山西在辛亥革命中起了切斷清軍南下的重要作用。第二,推翻帝製以後主要的目標是民生主義,即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第三,發展經濟,增強國力,外交才有後盾,否則“弱國無外交”。第四,軍隊是國家的支柱,國防的依托,有好的軍事思想才能以少勝多。第五,警惕資本主義膨脹、資本專製出現。第六,山西發展煤炭、鋼鐵、軍火工業得天獨厚。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三晉之行,將此樓改名為“勸業樓”,以資紀念。1986年,時值孫中山先生誕辰120周年,市委、市政府組織力量,將孫中山先生來並演講舊址勸業樓改辟成太原孫中山紀念館,並題寫楹聯:

一代先驅勸業樓頭曾寄慨;千秋偉績文瀛湖畔竟懷公。

孫中山先生紀念館外形端莊逸秀,古樸典雅。樓下正中扇形門楣上“孫中山先生紀念館”八個鎏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紀念館陳列麵積為784平方米,分為樓上、樓下兩個展廳。樓下展廳是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跡和革命活動,這部分以十個方麵的內容主要介紹了孫中山先生的青少年時期、創建革命團體、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帝製、建立民國、實行第一次國共合作等方麵的曆史情況;樓上展廳的主要內容是山西的辛亥革命。同樣以十個篇幅從同盟會山西支部的活動、太原的武裝起義、娘子關設防、起義軍光複晉北、晉南的武裝鬥爭及各州縣歸附革命等方麵詳細介紹了山西辛亥革命的曆史情況。此外,館內還陳列有與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和山西辛亥革命有關的圖書、文件、報刊、信函、手稿、拓片等珍貴實物,再配以一樓大廳左側的孫中山先生半身銅像、樓梯正上方孫中山先生的全身油畫像、鎏金橫匾“天下為公”、二樓大廳的武昌起義油畫像,渾然一體,詳實地向人們再現了風雲變幻的20世紀的曆史畫卷。不僅謳歌了孫中山先生為近代中國革命所建立的豐功偉績,介紹了他決心與中國共產黨合作,開創中國革命新局麵的光輝業績,而且從不同的側麵再現了中國近代革命的曲折艱辛,再次向世人昭示了孫中山先生“盡瘁國事,不斷革命”的誓言以及他“博愛”的偉大人格魅力。二樓的山西辛亥革命部分,是全國所獨有的,尤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