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在實戰中掌握催款技巧(1)(1 / 3)

為了能夠讓銷售人員更清楚地掌握催款技巧,本章精心選取了幾個成功回款的範例,將銷售人員的催款過程進行了重點描述,同時還對相關案例進行了點評和分析,力求讓銷售人員能夠更快地掌握催款過程中的各種技巧,好讓自己實現順利回款。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案例1

沈陽A副食品商貿公司的主要業務是農副產品、果品、蜜餞的批發,2006年,該公司以每斤2.80元的價格批發給沈陽B食品公司蜜棗2萬斤。對方在收貨時進行了檢查,當時並沒有提出任何質量問題。可是到了約定的付款時間,對方卻以各種理由拖款不付,沈陽A副食品商貿公司的業務員多次催款均無結果。原來,由於市場縮水,貨還沒有完全出手,為了避免自己遭受損失,B食品公司便一口咬定部分蜜棗的質量不合格,沈陽A副食品商貿公司的業務員明知對方在胡攪蠻纏,但如果不答應對方的條件,損失可能更大。於是,沈陽A副食品商貿公司的業務員毅然決定接受食品公司的條件,降價10%,討回了這筆無望的呆賬。

被迫放棄的另外一種情況是,債權方明知債務方耍花招,也隻能將就。因為,對於“賴賬”,不少催款人不同程度地犯有煩躁病,抱著討回一點算一點的心態,結果就出現了專門利用這種心理詐騙的騙子。

李平根本沒把生意當正事做,他的生意就是“貴買賤賣”。說起來也令人不可思議,和李平在一條街上做買賣的人大多臭味相投,不知有多少蒙在鼓裏的正道生意人陷進了這個“百慕大三角”。青島一位做電器的孫老板就是其中一位。

2005年,各行業都在走下坡路,也就是商業上所說的疲軟,孫老板也實實在在地感到生意難做。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通過朋友引薦認識了“大老板”李平。李平出手大方,談生意痛快,不講價格,給孫老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定和這個“有路子”的人長期合作,大幹一場。第一次,孫老板把10萬元的電器發給了李平。

然而,這一次孫老板卻看走了眼。等他催款時,他才看清了李平的“廬山真麵目”——每次催債,他都笑臉相迎,或者給一點點或者幹脆說“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昔日的“大款”派頭蕩然無存。這樣反反複複了一兩年,貨款始終沒有催回來。

李平專門幹的就是這一行,他和這一條街上的混混,靠這種“無本生意”不知坑了多少人,可他這次遇上的也不是弱手——孫老板也是闖過三關六碼頭的江湖人。一天,孫老板又一次出現在李平的商店裏,這一次不光是孫老板自己來了,還有一輛大車,隨同4個背闊腰圓的男子,清一色地戴著墨鏡。李平賴賬還有幾招,但從來沒經過這等陣勢。

孫老板說:“今天你給不給貨款,如果不給就不要怪我不客氣!”其實,孫老板心裏也沒底,話說得含糊點,實在不給,也隻打算拉點舊東西了事。誰知此話一說出來,李平卻慌了神。

“哪裏……哪裏,你的錢,我一定想辦法。隻不過我手頭確實沒有錢,現在庫房裏有批貨可以讓你拉走……”李平神情緊張地說。

孫老板立即答應:“可以。”

之後,李平便從另一個“撞貨”的酒肉兄弟處借了8萬多元的電器頂了近10萬元的貨款。

案例2

馬無雨是手機銷售公司A的元老級員工。幾年來,他憑著自己的不斷努力和拚搏,業績越做越好,後來被任命為北方區的銷售主管。

在發展的過程中,A公司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漸漸地,A公司在北方市場上的份額越來越大,總的銷售量也達到了前幾名。公司的領導對馬無雨的工作相當滿意,也越來越器重他。馬無雨更是不辜負領導的期望,在每一個“暑期手機熱賣”的時節,總是連續加班加點地工作。

無論是對A公司,還是對馬無雨來說,這段時間都恰似一個蜜月般的幸福時光。A公司在市場上不但站穩了腳跟,市場份額也逐年上升;而他也獲得了相當優厚的回報。正所謂“企業個人齊奮鬥,春風得意馬蹄疾”。

可是,這種好日子僅僅持續了兩年的時間。到了2004年底,隨著手機製造業的不斷發展,手機品種更是快速地推陳出新,而手機銷售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如此一來,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A公司當初的市場份額也在此衝擊下,下降了不少。更為嚴重的是,由於惡意競爭,A公司的產品滯銷情況嚴重。

還不止如此,由於利潤越來越微薄,客戶對利潤的爭奪更加激烈,客戶拖欠貨款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馬無雨心裏明白,對於公司來說,回款就是命根子啊。要是拿不到回款,公司不僅麵臨經營困難的窘境,更會導致在競爭中落於下風,最終被擠出市場。於是,為了早日收回欠款,他加大了催款的力度,盡管他又是打電話,又是上門催收,可忙了半天,客戶們卻無動於衷。當馬無雨去結款時,對方不是找借口,就是給他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