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六章 聯結(2 / 2)

而在光纖中,由光纖玻璃的約155折射率,不難算得介質光速僅每秒二十萬公裏出頭,

隻接近真空光速的三分之二。

如果用光纖連接“混沌”與遠方的封閉城管理係統,再經由無線信道連接到每一具身體,線路越長,信號在光纖中耽誤的時間就越多。

從“混沌”到南方大陸的“秋分”,單光纖上的延時就超過10s,

這顯然是難以接受的。

用微波信道傳輸控製、反饋信號,可想而知,為縮短路徑而不能用衛星(帶寬也太差),現實中,“盤古”規劃的是大規模SDA、空分複用體係,在廣袤大陸乃至浩瀚大洋中,建立若幹中繼站。

規劃的路徑,保證從“混沌”地下城至世界任一角落,電磁波程不超過兩萬公裏,才能保證信號延遲低於75s。

即便如此,生活在鄰近“混沌”的封閉城,與遙遠南大陸的封閉城,延遲顯然也不一樣,前者甚至隻有1s左右,而後者,如果刻意進行一些操作,很容易發現這延遲的存在,為此,不少民眾也提出,

是否可以將“混沌”分拆,在各大陸建立“意識模擬中心”,分別存儲在各大陸生活的民眾之自我意識,並快捷的連接到各封閉城。

這一方案,技術上完全可行,但經過民眾的大範圍討論,還是被否決。

否決的原因,一方麵,一旦分拆現有的“混沌”體係,並將大部分民眾的自我意識遷移到別處,就必然帶來大量的安全隱患,萬一發生失誤,則有可能危及民眾的生命。

除此之外的更深層原因,則是將人類共有的“家園”,分拆成若幹個,這一動作意味深長,或許就會埋下分離、分裂甚至分道揚鑣的種子,對曆盡艱辛才實現大同的人類而言,這種風險,絕對無法接受。

時移世易,歲月變遷,不論發生什麼變故,無論遭遇怎樣的事態,人類,都必須要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

這是今淨土民眾的共識。

為此,在遙遠的南大陸,乃至遠離“混沌”中樞的其他封閉城,些許延遲並不妨事,畢竟民眾隨時可在蓋亞表麵,任意遷徙。

不喜歡輕微遲滯感,盡可以一直在鄰近“混沌”的封閉城生活。

這一點,在製定總體規劃時,方然並未想到,待“混沌”中樞大興土木、熱火朝建設時,才意識到這選址的意義重大,未來淨土的兩千六百萬民眾,出於延遲的考慮,或許會有向“混沌”周邊聚集的趨勢。

也就是,由於“混沌”的選址,民眾也許會傾向於在西大陸、中大陸或南方群島活動,

正如今的,一千二百人都在這些區域“重返現實”。

不過,這其實也沒什麼;

一方麵,考慮到信號延遲等因素,結合蓋亞表麵的大陸分布情況,封閉型城市的選址,本來就在北半球、尤其是中大陸與西大陸更密集。

除此之外,民眾,在淨土世界本就完全自-由,適度聚集也很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