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五章 穹頂(2 / 2)

但現在,生活在這裏的每一個人,身體都是“改進版”,完全可以適應。

上層穹頂之外,蓋亞表麵,從大地到空的一切,都經過無數化學物質的地毯式轟炸、與無數作業機器人的多次清剿,確保微生物絕跡。

就在此刻,通透明亮的穹頂之外,無數微機械正附著其上、或者在附近大氣中漂浮,

隨時監控是否有異狀。

封閉城的每一層穹頂,都由高強度夾膠玻璃拚裝而成,可抵擋口徑火槍的近距離掃射,鳥類撞擊更不在話下。

不過,這層厚10的複合玻璃,顯然擋不住微隕石的襲擊,阻擋這些外來客不是穹頂的設計目標之一,而是攔截係統的職責,除此之外,兩層穹頂之間的二十米距離,也有一定的緩衝作用。

在內外兩層穹頂之間,還設置有一套紫外輻射、一套環氧乙烷消殺裝置。

萬一兩層穹頂都意外碎裂,一方麵,封閉區域內的氣壓更高,大氣會向外流動,另一方麵則依靠紫外輻射與環氧乙烷噴灑,微生物幾乎沒有侵入的可能。

最後,則是監測、搶修穹頂的機動力量。

出現險情時,有能力在一分鍾內趕到現場,封堵缺口,並在幾時內將其徹底修複。

相比於封閉城的穹頂,上千米高的圍擋、側壁,結構也大致仿佛,同樣承受內、外壓力差的鋼架——玻璃結構,整體上向內傾斜以抵消大氣壓力,側壁玻璃則是相距二十米的三層構造,每層厚度也是10。

其中,位於城區視角地平線以下的二百米,則完全由金屬建造,進出封閉城的若幹氣密閘門、應急通道等設施都建造在這裏。

巨型防護罩的規模龐大,強度卻一般,看起來完全是為了微生物,

其實並不是這樣。

畢竟,將生活在這些封閉城裏的“人類”,本質上隻是一具具接受意識操控的“AVAAR”,平時的生活起居,沒有微生物當然是一種便利,但即便微生物滲透進來、引發生化災難這類極端事件,也無從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

至不濟,大不了將整座城市徹底消毒,回收被感染的身體,重新開放便是。

在人類借助“意識遷移”擺脫身體禁錮的今,微生物,已不再是一種可能帶來死亡的重大威脅,之所以仍要把城市建在保護罩裏,

主要還是基於“氣控製”等一係列功能的便利性。

在諸如“穀雨”這樣的封閉型城市,蓋亞表麵的氣候變遷,對其一點影響也沒,哪怕外麵烏雲滿、夜幕沉沉,布置在穹頂主幹上的光照係統,也可以將城市裏的部分區域亮如白晝,或者大範圍的基本照明。

除此之外,更不用氣模擬係統,可以擬真出風、雨、雪、霧等自然現象。

氣溫,濕度等一係列指標,由城市管理係統來控製,常年在18~5攝氏度的人體最舒適溫區內波動,

如有需要,也可營造出大雪紛飛、或酷暑夏日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