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五章 穹頂(1 / 2)

這種“不會”,並不是技術上無法實現,而是沒有實現的必要。

畢竟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原則上,完全是過往經曆與見聞、閱曆的產物,倘若一下子回到幼年的狀態,幾乎就等同於“時光倒流”,甚而連自我都會迷失。

這種情形,無數幻想作品裏,都曾經出現過,

細細想來卻十分驚悚。

淨土民眾現在的情形,“退化到幼年”,肯定不是,而是一種持續幾十年的身體綁定,這方麵,方然和在場觀禮的同類們都沒經曆過,也並不甚了解。

相比於民眾的狀態,現在,他還是更關注“表世界”的龐大工程建設。

一項持續幾十年的宏偉計劃,以淨土文明掌控的生產力水平,到今還沒有完成,顯然“盤古”麾下的千億機器大軍,肯定不隻是改造地貌、恢複植被、建成一百多座封閉型城市這樣簡單,

雖然這些城市的規模都不,工程十分浩大。

封閉型城市,在淨土,是一項始於幾十年前的龐大工程,先後建成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座試驗型城市。

在那之後,封閉型城市的總體設計在151年確定,一百三十六座城市的基址也逐步確定,陸續開工,最後一座封閉型城的穹頂構造閉合於1559年,並在翌年完成所有內部設施,通過項目驗收。

這些封閉型城市,其地上部分,規劃、風格與舊時代的城市不太一樣,但並無本質區別。

根本的區別,在於“保護罩”,包括城市周邊的圍擋與上空的穹頂,一起構成封閉結構,將城市及其所在的空間,與蓋亞生物圈徹底隔離。

坐在長椅上,饒有興致的溫習這些資料,方然很早就看過,但現在,追隨生化仿真人的視角,在西大陸“穀雨”封閉城中流連,所見的一切,仍然令他感到新奇,並在心裏,生出幾分對強AI的敬佩。

“穀雨”封閉城,與其他一百三十五座城市,有大致相同的總體構架。

在城內放眼眺望,就能見到遠方際線處,矗立的一根根細長巨柱,巨柱間的玻璃,因光照角度而時有反光,看起來宛若浮光幻景。

再抬眼看去,是一大片近乎無邊無際的透明穹頂,整體上設計成兩層,穹頂本體由大片玻璃、或複合材質鑲嵌構成,葉脈般的支撐結構密布其間的,主幹線條分明,好似一副雨滴濺落的簡筆畫。

這簡潔的圖案,在每一座封閉城的穹頂,各不相同,居民一抬頭就能見到。

圍擋,距城區約二十公裏,圍成直徑五十公裏的圓形,高度大約在一千米,其上的頂蓋則呈平板狀,主要依賴封閉腔內、外的氣壓差來支撐。

封閉城內的大氣,比外界高出01個標準大氣壓,這樣算來,每一平方米可承載一噸左右的重量,足以支持覆蓋在城市上空的兩層透明穹頂,層間隔為二十米,其間填充氣壓為內、外氣壓均值的氮氣。

氣壓偏高,對人類而言或許會稍有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