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四章 逝去(1 / 2)

在舊時代末年,克紮克先生用盡了後半生,在黑山勞作不輟,但工程量太大而一直沒有完成,直到西曆145年才雕刻出“瘋馬”的麵目,其間,聯邦政府出於種種考慮,兩次要撥款協助其完成,都被印第安人謝絕。

他們,想要憑自己的力量,紀念他們的英雄,用這種方式,提醒自己和一代代印第安後代,永遠銘記那段曆史。

時移世易,I大潮橫掃世界,這座巨大雕塑直到聯邦瓦解,還遠沒有完工。

蓋亞淨土建立後,大一統的人類世界百廢待興,與文明存續相比,其他一切都是細枝末節的事,“瘋馬”的未完成雕塑始終孤獨佇立在黑山,直到147年,淨土開始大規模改造蓋亞表麵,“盤古”才注意到這一工程,

並在方然的授意下,調撥資源,在一個月時間內將其雕刻完成。

及至後來,選擇封閉型城市的基址時,位於北大陸的“黑山”城,就將這座山峰包括在內,使其免受風雨侵蝕,

近乎萬古長存。

在“瘋馬”巨型雕塑的不遠處,另一座高聳山峰,則就地雕琢“人類英雄紀念碑”。

紀念碑,造型簡樸、莊重,底座是四麵生動浮雕,分別描繪印第安人抵抗殖民軍、聯邦軍對戰扶桑鬼軍、堂軍對抗北大陸勢力、與紅軍鏖戰伊甸軍的波瀾壯闊場景,昭示北大陸的漫長曆史上,這僅有的四次正義之戰。

至於其他大無數衝突,從聯邦獨-立戰爭,到南北大戰,乃至第三次蓋亞大戰,

都隻是狗咬狗,根本沒資格出現在紀念碑上。

第二座紀念碑,坐落於“鋼鐵”。

中大陸“鋼鐵”封閉城,得名於曆史人物(你懂得),位於東尤洛浦平原、伏爾加河中遊的英雄城市——鋼鐵城近郊。

二次大戰時,從西曆197年至198年,理聯與束棒斧條頓在鋼鐵城爆發決戰,這一戰役也是整個第二次蓋亞大戰的戰略轉折點,是役,理聯紅軍投入三百萬作戰兵力,付出了超百萬人的慘重傷亡代價。

一切為了祖國母親,紅軍的巨大傷亡,奠定了整個東線戰場的勝局。

自那以後,千萬紅軍一路追打束棒斧匪徒,直到西曆1500年,徹底殺進束棒斧條頓的老巢,將烈火般飄揚的鐮錘星旗幟,

插上柏林國會大廈的門頭。

一百八十三米高的英雄紀念碑,鋼鐵熔鑄,坐落在伏爾加河畔,俯瞰著這片無數紅軍官兵殊死奮戰的染血大地,基座四壁,分別雕刻著描繪十月歌名與理羅內戰、二戰紅軍反殺束棒斧條頓、舊時代滅亡前夕的沙羅大起義、紅軍西進橫掃十字軍的浩蕩戰爭場麵。

塔基周圍,陳列著一大片經曆二次大戰、四次大戰的鋼鐵炮車,身管高揚,有如緘默列陣的重兵,時刻拱衛著巍峨的紀念碑。

鋼鐵的領袖已經逝去,

領袖的鋼鐵,將永遠保衛任敏。

第三座紀念碑,坐落於“甘嶺”。

西大陸“甘嶺”封閉城,位於東半島中部,背後是半島著名地標——五聖山。

西曆1407年,第二次蓋亞大戰剛結束不久,血與火中重生的西大陸列強就是在這裏,頑強阻擊了聯邦糾集的所謂“UN軍”,狹的三點七平方公裏土地,彈片橫飛、血流成河,卻一舉奠定了其未來幾十年的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