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龍江船廠(2 / 2)

南京軍器局規模雖大,但仍是舊式手工作坊的模式,與大明的“先進生產力”顯得格格不入。朱琳渼考慮贛州那邊往後應該沒什麼軍事壓力了,便幹脆將贛州軍器局的技術骨幹都調來南京。

以南京軍器局連綿近四裏的工棚和超過三千名的工匠,一旦完成工藝標準化改造,必能爆發出恐怖的產能,差不多他一家就能擔起明軍七成的武器製造工作。

待傳令的士兵離去,石霖又端了茶過來,“大人,休息一下吧。這已到了晌午,您看是否先返回府衙用午膳?下午還要趕去船廠那邊……”

“回應府衙?”朱琳渼皺了皺眉,府衙在軍器局南邊,龍江船廠在北麵,一來一回太浪費時間了。

這下午可不止船廠複建一事,還有南京格致學府奠基等不少事情。如今南京新複,百廢待興,朝臣們卻還都在福京,朱琳渼近來忙得恨不得一掰八瓣用,當下擺手道:“不回去了。誒,那個閱江閣不就在船廠附近嗎?我前日聽府衙吏閑聊,那兒的四喜丸子乃是一絕,就去那兒吃午飯。”

“是,”石霖立刻道,“屬下這就派人去清場。”

“不必那麼麻煩,”朱琳渼指著自己身上沾滿汙漬的工作服,“穿這身去,安全得很,就莫要擾民了。”

“這……”石霖猶豫了一下,想到眼下城中各處都有龍衛軍和破虜營的人巡邏,應當無虞,於是應一聲“是”,轉去吩咐親兵更換便服。

隨即又有親兵捧了火漆封口的信筒交給朱琳渼,“稟大人,這是應府衙剛送來的。”

看封漆上的印跡,這應是近兩日的奏章,他接過信筒拆出其中錦布來看。

第一份奏章是戶部郎中程高言北伐南京一役軍餉耗費巨大,眼下府庫空虛,請緩議遷都之事。

後一份是禮部員外郎盧其正奏請興土木修複南京紫禁城,以便遷都可以盡快施行。言下之意,紫禁城沒修好之前不宜遷都。

朱琳渼越看眉頭皺得越緊。一共十四道奏疏,除了工部請修潮州一帶水利,以及監察禦史葛彥彬建議征江西民壯入南直隸以應遷都調用之外,其他的十多份奏章竟都是或明或暗地反對遷都一事。

當然,他們也不敢直遷都不對,隻是從各種角度表示應該暫緩,拖個幾年再。

自從朱琳渼行文令朝廷籌備遷都之事開始,類似的奏章就沒有斷過。他原以為遷都南京必是會是眾人積極響應的局麵,卻沒料到竟是反對的朝臣占了多數,甚至其中還包括他一向倚為心腹的楊廷麟在內。

他收起那些奏章交給石霖,吩咐先全部留中不發,而後出了軍器局大門,乘車往龍江船廠方向趕去。

閱江閣便如其名,坐於席間,轉頭便能看到濤濤長江自遠處奔流而過。

朱琳渼包了間雅閣,又叫了幾樣招牌菜,與石霖以及數名親兵同桌用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