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明代的“勞斯萊斯”(2 / 2)

一眾朝臣無奈出了慈慶宮,卻似心有不甘。很快,便有人低聲道:“太後的心思壓根沒在政事之上,我看此番很難指望得上她了。”

“李大人,您與太醫院宋院使相熟,可讓他出麵,勸太後聖上不宜出行……”

“倒是可以一試。”李大人轉望向身旁眾人,“不過張大人得沒錯,此事不能全靠太後,還得我們自己想辦法才是。大家回去都想想如何勸諫輔政王殿下,另外內閣那邊也要多吹吹風。”

他周圍的二十多名官員紛紛點頭稱是,又有人建議道:“不如今晚我們聚於李大人府上,細細商議如何?”

“對,正該如此。”

“諸位可遍邀群臣,前來共商國是。”

“好,就這麼定了!”

……

南京軍器局。

“對,就是這樣。”朱琳渼拿著工匠們剛打製出來的一疊從下到上逐次變短,又略為翹曲的鋼條,滿意點頭,“再將彈簧片的中間鉚合,隔半尺再加一個鐵框固定。”

“誒,”為首的工匠忙應道,“的這就去做。”

零部件是昨日便打製好的,幾名工匠熟練地在鋼條上打孔、鉚接、安裝固定框架,一支二尺半長的鋼板彈簧很快便有了雛形,與後世汽車上常見的減震裝置頗為相似。

由於南京的工匠沒人能看懂工業圖紙,又沒有經過工藝標準化的訓練,故而朱琳渼已手把手地指導了他們兩,大明第一根車用減震簧才終於有了眉目。當然,這是給馬車用的。

其實這鋼片減震簧結構非常簡單,就是把幾層鋼片鉚合在一起,並留有一定翹曲度即可。熟練的鐵匠一就能打造出好幾副來。

不過這東西雖然簡單,卻是後世之人經過反複改進才優選出的最佳結構,在十七世紀時根本還沒有出現過,絕對屬於這個時代的高精尖科技。

另外鋼片減震簧對材料要求也極高,若用普通的鐵來製造,不但彈性極差,而且用不了多久便會折斷。朱琳渼為了打造這東西,還專門令人從龍南送來最優質的中碳鋼,才解決了材料問題。

在工坊另一邊,工匠們正在安裝一隻帶輪子的“大木箱”,工作顯然也已進入了尾聲。那木箱前麵裝有車轅,輪子有半人來高,正是一輛馬車的車廂。

與大明時下常用的兩輪馬車不同,這車有四個輪子,通過兩根軸安裝在車架上。最為獨特的是,這車架前後各自分開,用一根縱軸連接在一起,車子的兩個前輪能夠沿著這根軸左右擺動。

這是一輛標準的四輪馬車!

? ?感謝:程子,十一月的sile給我的慷慨打賞!多謝你們長久以來的支持,在下感激涕零,合十拜謝!

? 在下新人一枚,因為寫作之路艱辛,希望可以得到各位書友的厚愛與支持。請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薦票、收藏、點讚、書評、章評及五星好評,在下不勝感激。

? 因在下想跟大家更好交流,故創建了《大明之崛起1646》的書友群,群號681469。歡迎各位書友的加入。在下還會不定時在群裏發放紅包,希望大家不要錯過!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