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滅主力過潼關,帝國樓台已望觀。
四方出擊攻城池,將帥藏私暗計算。
龍虎旌旗插朔方,唐朝少帝戴皇冠。
漢家軍士聚集擁,戰火紛飛風向轉。
安祿山接到了李歸仁的奏折,得知唐朝已經開始組織進攻,雖然李歸仁成功的擊退了唐軍的攻擊,並殲敵五萬,但是他心存疑慮,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他揮動一下手上的奏折,對堂下的大臣說道:“進駐長安之後,唐朝君臣逃往蜀地,我們似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開始想象大燕國的輝煌。沒有想到李亨在靈武登基,重新堅起了唐朝的大旗,阻住了唐朝的潰敗之勢。這次唐軍妄想攻擊長安,雖然被李歸仁擊退,李氏王朝沒有挽回局勢。但是李亨已經站穩了腳跟,重新建立了信心。更為嚴重的是,那些頑固不化的唐軍將領,又有了主心骨,他們又有了幻想,還在堅守陣地保衛唐朝。今天的朝議,重點是重新評價局勢,如何對付那些冥頑的唐朝將領,瓦解唐軍。”
張垍上奏:“啟奏皇上,唐朝在靈武建立新朝廷,調集隴佑、河西和朔方的邊防軍,現在郭子儀已經回到靈武,我軍在長安隻有兩個軍團,總兵力與唐朝相差甚大,要想擊敗唐軍,必須增加兵力。如果從其他地方調兵,一是抽不出兵力,二是大兵調動勞力費神。臣上奏,長安維持現狀,卡住唐朝的物資供給,壓迫靈武的唐軍。重點進攻南陽,向荊州進軍。”
嚴莊上奏:“啟奏皇上,唐朝已經是日薄西山,李亨在靈武苟延殘喘,我們隻要抓住戰機,定快將其殲滅。臣上奏立即調動軍隊,集中力量攻擊靈武,捉住李亨,唐朝就滅亡了。”
張均上奏:“啟奏皇上,孫子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現在的局勢,我燕朝攻擊受阻,唐朝的京城雖失,但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兵源雄厚。要想一下子將唐朝消滅,不切實際。臣上奏穩固現有地域,集中兵力收複太原,將河北、河東、河西、長安和河南聯成片。先治理好國家,積蓄力量,與唐朝打持久戰。”
安祿山說道:“中書省起草聖旨:史思明組織軍隊,進攻太原,限三月之內攻克。蔡希德攻擊雲中,打通與長安的通道。武令珣誘降魯炅,誘降不成即強攻,一定要拿下南陽。田乾真、李歸仁加強長安城的防守,牽製唐軍主力。”
史思明接到安祿山的聖旨,叫來耿仁智,對他說道:“皇上又來聖旨,催促攻擊太原,限定三個月拿下。”耿仁智說道:“現在平盧還在打,又要攻擊太原,那裏來的兵啊?”
史思明起身在房間裏走動,耿仁智說道:“皇上不了解這裏的情況,平盧的唐軍死守,一時之間沒有攻克。元帥可以向皇上上奏折,說明原因。”史思明說道:“上次上奏,三個月內拿下平盧,現在已經四個月了。上奏現在沒有攻克平盧,無法自圓其說。”
耿仁智說道:“戰場形勢不斷變化,唐軍頑固抵抗,規定時間攻不下城池是常事。元帥如實上奏,看皇上如何裁決。”史思明說道:“皇上是從戰場上滾出來的,我們的做法怎能蒙過他的眼睛。隻要上奏,他就會知道我們有意保存實力,不願強攻平盧。這可是大事啊,說不定就會讓蔡希德來薊城取代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