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琯對李光進的話不以為然,盯著他說道:“我奉皇上聖旨討賊,旨在收複長安,豈能被叛軍阻在此地。我命令你想盡辦法衝破叛軍的營壘,將軍隊運動到長安城下。”
聽了房琯不切實際的命令,李光進申辯道:“叛軍強悍,我軍防守都很困難,沒有能力進攻。我軍在此守衛,阻此了叛軍向靈武攻擊,解了皇上之危,已經獲得了戰果。進攻沒有把握,今天的攻擊越來越弱,軍士都提不起精神來,靠我們急又有何用?”
房琯說道:“軍士提不起精神來,是做將軍的無能。你要想辦法鼓舞士氣,衝破叛軍的阻攔。”李光進說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這是古代軍事家孫子說的,元帥不能忽視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一味逞能,那是要吃敗仗的。”
房琯開始沉思起來,在房間裏踱了幾步說道:“現在兩軍相遇,隻能進不能退。撤退就會受到叛軍的攻擊,被動挨打,必敗無疑。隻有進攻才有希望,你作為先鋒官,要想辦法進攻。不敢進攻,還是什麼先鋒官?”
李光進不依不饒,爭辯道:“哥舒翰的二十萬主力軍,就是因為盲目進攻而全軍覆沒的。前車之鑒不可忘卻,否則將重蹈覆轍。現在國難當頭,複國得一步步來。操之過急,反而容易速敗。”
聽到複國兩字,‘田單複國’的典故閃電般的房琯的腦袋中閃過。他突然一拍腦袋,興奮的說道說道:“有了,戰國時田單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用火牛陣複國。這是古代以弱勝強的成功的戰法,正好適用,明日用此陣法,定能破敵。”
第二天,唐軍在民間征用耕牛,準備妥當後。用戰車二千乘,使牛拖拉,在牛的尾巴上捆綁綿絮,澆上油作為衝鋒的先頭部隊,後麵跟著騎兵和步兵。
到了兩軍陣前,唐軍在牛尾點火,二千條牛拉的戰車衝向燕軍陣地。二千條牛,屁股上冒著火,並命的衝向燕軍的陣地。離陣地五百步時,燕軍突然擂鼓呐喊,震耳欲聾,同時所有的車駑一齊射出,臣箭擊斃了前麵的頭牛。前麵的牛倒地,尾巴上的火把並沒有息滅,後麵的牛看到火炬,停止奔跑。突然牛群炸鍋,不聽使喚,掉轉頭來衝向唐軍。
唐軍大亂,李歸仁揮兵反攻,唐軍被牛群衝得七零八落,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了一群待斬的羊群。房琯沒有臨陣經驗,不知如何處置,軍隊失去指揮,全線潰敗。損失兩萬,隻有數千殘兵敗將逃脫。
十月二十五日,房琯帶領退下來的殘兵敗將與南軍會合,組織再戰。剛剛戰敗,軍士們的士氣低落,失去了鬥誌,已經無心戰鬥。
楊希文說道:“我軍初敗,士氣低落,按照目前的現狀,應該立即撤退。避開敵人的鋒芒,拉長戰線,先保存實力,再尋找機會與燕軍周旋。”
房琯說道:“楊將軍不懂帶兵打仗,對軍隊的現狀並不了解。叛軍前天取得勝利,但死傷不少。現在隻有采用硬對硬的方法與燕軍對抗,方可鼓舞士氣。”
房琯組織進攻,因為兩軍的力量對比太過懸殊,唐軍一觸即潰,被燕軍殺得大敗,楊希文和劉悊都投降了燕朝。房琯逃回靈武,將所有的責任都攬到自己的身上,負荊請罪,請求肅宗皇帝用他來整頓法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