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吉溫入獄重刑致其死 祿山備戰圖冊探部將(四)(2 / 2)

安祿山開門見山:“召你們三人來,是有重要事情相商,兩個月前,皇上派中使馮神威來下旨,召我去長安。我裝病跟他耗了一個多月,推托了。現在有可靠消息,楊國忠在皇上麵前進言,要罷我的官,這事太嚴峻了。而且皇上任命楊光翽為太原副留守,程千裏為雲中太守,明擺著對我有防範。因此要你們出出主意,如何度過難關?”

阿史那承慶是胡人,對大唐的禮儀甚是不慣,早有異心。他和史思明是安祿山的鐵哥們,史思明駐守平盧,路途遠不能來。所以他打頭炮:“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唯一的出路是造反,我們帶兵打到長安去,推翻李隆基,所有的難事都解決了。”

安祿山說道:“那不行,皇上對我有知遇之恩,我怎能反對我的老師?再說,軍士們對大唐忠心耿耿,他們也不會聽你阿史那承慶的。而且我要造反,在史書上,還會留下亂臣賊子的罵名,我寧可做個忠臣,死在皇上的手裏,也不願留下罵名,這是一條不能用的計策。”

安祿山是在試探,先看看這三人的態度,更要聽聽他們對當前事態的分析。如果過早量出了底牌,他們就會順著他的思路,而不去分析反麵的東西,甚至於迎合他的心意,而忽視了對手的力量。

高尚說道:“主公考慮周全,但主公想過沒有,如果主公到長安,沒有士兵保護,會出現什麼結局?楊國忠隨便給你一個罪名,同樣是要背上亂臣賊子的罵名。從今以後,主公要進長安,就隻能帶兵進去。因此,阿史那承慶將軍提出的計策是非常好的計策。成功了,你就是開國皇帝,曆史上的英雄。不過這其中的諸多細節還要討論,孫子兵法上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安祿山說道:“高尚是漢人,讀書不少,應該知道,現在是大唐盛世,不是百姓怨聲載道,市麵混亂的隋朝,現在造反沒有人跟隨,成功的機會不大。”

阿史那承慶說道:“機會是拚出來的,哪來的細節不細節,現在是不起兵,安帥就得死,我們這些人也會跟著倒黴。與其心驚膽戰的度日,不如痛痛快快的大幹一場,成了,安帥就是開國皇帝,我們都是開國功臣。敗了,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安祿山說道:“匹夫之勇成不了大事,現在的皇上頗得人心,大唐盛世依舊存在。老百姓對大唐感恩戴德,地方官員對朝庭忠心不二。貿然起兵,一不占天時,二不占人和,成算太小。隻會製造一場兵災,使那些跟著我出生入死的弟兄枉送了性命,讓一方百姓遭受戰爭之苦。倒不如我進京麵聖,皇上也不一定非要我的命不可。”

嚴莊是安祿山的心腹謀臣,如果安祿山推翻了大唐王朝,他很可能成為開國宰相。因此在這樣重大的事件上,他既興奮又謹慎。深思熟慮之後慎重的說道:“主公說的有理,現在反唐的確不合時宜。但是,皇上迷戀楊貴妃和楊國忠專權,天下皆知,朝野上下無不反感。楊國忠加大關稅,經商的人都對其不滿。如果我們以清君側為由,帶兵進京,軍士不會反對,地方百姓也會支持。”

安祿山說道:“這倒是一法,我們的敵人就是楊國忠,把他除掉了,我們就安枕無憂了。從現在起,我們作好準備,等待時機。”

注1:唐朝官名,從五品。

注2:唐朝官名,從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