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暄說道:“尚書大人說得對,就讓戶部郎中裴冕協助我,我再辛苦一些,完成任務也是應該的。”
裴寬說道:“侍郎很會選幫手,這樣我也放心了。感謝丞相,我是有些力不從心了,但皇上的差事,還是要盡力完成。”
楊暄將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了裴冕,他自己仍然是悠哉悠哉。裴冕十分能幹,將賑災的事辦到有條有理,下麵的郡縣得到支持,多數人都不願多事,一段時間,沒人向朝廷上奏水災的折子。
扶風太守房琯親自到田間考察,知道農民受災嚴重。雖然也接到了尚書省的公文,可以開倉放糧。他認為這事很重要,有必要上奏給唐玄宗。便向朝廷上奏折,報告扶風郡十分嚴重的水災情況。
楊國忠接到奏折,嚇了一跳。如果報到唐玄宗那裏,就等於否定了他向唐玄宗報告的無災的結論。這可是大事情,欺君之罪是要殺頭的。如果讓唐玄宗知道他陽奉陰違,即使有楊貴妃保他,他這首席宰相雖然不至於丟掉腦袋,但坐牢是難免的。他可不能讓這權力丟掉,放棄榮華富貴。
當下狠下心來,一不做,二不休,將騙局做到底。他將房琯奏折壓住,沒有上報給唐玄宗。張漸對他說:“郡縣的奏折,這樣壓著不行,必須讓房琯把奏折收回去,重新上報奏折,才能掩蓋過去。不然的話,丞相有阻塞奏章的嫌疑,皇上追究下來,那可是死罪。”
楊國忠感到事態嚴重,立即派他的親信,中書舍人竇華、侍禦史鄭昂帶著禦史台的人,到扶風郡調查。楊國忠授意他們不準說災,要房琯收回上報的奏折,重新上報沒有受災的奏折。
竇華、鄭昂到了扶風郡,直接進入太守衙門,房琯的以為是來賑災的,親自迎接。鄭昂見麵便說道:“你就是房琯,知罪嗎?”
房琯說道:“下官不知。”鄭昂說道:“你謊報水災,欺蒙聖上,還說不知有罪。你好大的膽子,尚書省已經下了文案,不要向朝廷報災。你還向皇上上奏扶風郡受災嚴重。皇上已經七十多歲高齡了,就是擔心水災,如果讓皇上知道了郡縣受災嚴重。驚動了皇上,受到驚嚇,你擔當得起嗎?”
房琯說道:“啟稟欽差大臣,關中連續降雨,小麥都爛在地裏無法收割,老百姓的確受災嚴重。我如實奏報,並沒有欺騙皇上。皇上年齡雖高,但見過多少大事,一個郡的水災如何能驚嚇了皇上?如果不報就是欺騙皇上,才是犯下大罪了。”
竇華說道:“楊丞相已經向皇上奏報,今年關中地區雨水雖多,但不影響收成,仍然是一個正常的年成。楊丞相是經過調查的,你的奏折與楊丞相的截然相反,所以楊丞相讓我們來調查一番。現在就跟我們進京,到禦史台去交待罪行。”
房琯傻眼了,他知道到了禦史台,他的官帽非掉不可。弄得不好,腦袋都要搬家。呆立著不知如何是好。鄭昂說道:“禦史台是審查貪官的地方,你如果不想去,我可以網開一麵,但你必須認錯。”
房琯聽了鄭昂的話,知道對方並非真的要他去禦史台,立即見風使舵,連忙說道:“下官知錯,不知如何彌補?”
鄭昂說道:“錯在那裏啊?”房琯戰戰兢兢的說道:“不該向皇上報災。”竇華說道:“不想去禦史台嗎?”房琯說道:“下官不願去禦史台,請二位高抬貴手。”竇華說道:“那怎麼辦哪?你的奏折還在楊丞相的手上,他正等著我們的回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