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2 / 3)

許多人誠惶誠恐地跪下了,不斷磕頭,不斷朝那些至聖至上的神怪拋撒錢幣。

高見河覺得沒意思,擠出人群,站到一棵菩提樹下,眼光卻仍然在人群中掃來蕩去。他在找人,找熟悉的人。他知道,四合院裏的人少不了要來拜佛,包括尕存姐。望了一會沒望見,他便朝寺街口走去。那兒是市場,是尕存姐最愛去的地方。

離開四合院後,他還是第一次出來閑逛。平時阿大管得緊,不讓他出來。他的事情隻有一件:複習功課考大學。其實他根本莫心複習,隻是做做複習的樣子罷了。他知道自己喝進去的那點墨水水早已屙幹尿淨,無所事事的時間太久了,考大學的基礎不是不牢固,而是不存在。家中還有一個繼母,和阿大在一個單位上班。繼母對他表麵上還算過得去,但背著他卻常和阿大嚷仗。

“你說你的兒子你不帶,現在他怎麼來了?”

“暫時的,暫時的。”

“暫時到啥時候?總得有個期限。”

“他不是正在複習考試麼?”

“他是上大學的材料?”

夜深人靜,他聽見了他們的話,覺得繼母的眼光要比阿大銳利得多。她一眼把他看穿了。他心裏沉沉的,隻有一個願望,回到四合院去。他想像有一天,阿大突然發怒,把他攆出家門那就好了,莫人管了。他要對著天空大喊三聲:多謝了。

每天,繼母做飯他洗碗,飯間誰也不說話。由於他的存在,大人們之間也沉悶起來。他有時真想對他們說,你們何必要背我這個包袱?丟掉算了。他想,要是一個人活著,既莫有爺兒,又莫有阿大阿媽,毫無牽扯地我行我素,那才是真正的自由。想吃了吃,想睡了睡,想逛了逛,想跟誰好就跟誰好,天王老子也管不著。

今天出來,他對阿大編謊說,他昨夜做了個夢,夢見爺兒病了。他要去看看老人家。阿大莫有阻攔。他想,要是這裏碰不上,他最好走一趟四合院。可是,他真正想見的並不是爺兒。

他已經來到市場西南角狹窄的食品巷裏。巷道本來並不窄,隻因辟為專營食品的貿易場所後,中間修起了綠色塑料棚和整齊劃一的鐵皮櫃台,加上日日顧客擁塞,首先在人們心理上有了狹窄的感覺。巷道兩邊還有鋪子,大都是飯館和小吃點。高見河挨個走過去,看到的不是擁擠的人就是擁擠的食物,但他總覺得眼前空蕩蕩的,啥也莫有。後來他就不走了,立到一家鋪子前,驚奇地朝裏張望。

這家鋪子經營的全是麵食:鍋盔、焜鍋、刀把、酥餅、油瓤兒饅頭和麵大豆。麵食後麵支著一口大黑鍋,裏麵是冒著熱氣的巴洛湯。那湯稠乎乎的,漂著些蔥花。鋪內隻有兩張桌子,八條長條凳一擺,就滿滿當當的了。掛在牆上的錄音機裏,正在放一段莫有詞兒的音樂,那鼓點嘭嚓嚓嚓嚓的,聽著,似乎能加快人們吃饃喝湯的速度。

高見河不知道老尕財已經離開四合院,愣怔著看他把一碗巴洛湯端給_一個剛剛就坐的顧客。那顧客接過碗去,用筷子挑幾下,突然喊起來:

“你這湯裏是啥呀?你看。"

老尕財湊過臉去:“除了油炒的蔥花還有啥?”

“老鼠屎。”

幾個喝湯的人都把脖子伸過來。

“哪來的老鼠屎?是肉丁丁兒。”老尕財拿起一雙筷子,夾起那米粒大的黑東西,眯眼看看,忽一下塞進自己嘴裏,“哦,也不是肉丁丁兒,是個花椒皮兒。”他有意嚼幾下,嘴皮拌得叭叭響。

那顧客哭笑不得,閉著眼,端碗把巴洛湯三口兩口灌進了肚裏。僅僅是為了獎賞老尕財吃老鼠屎的勇氣,他也得強忍惡心。

老尕財又招呼別的顧客去了。見河走到他麵前,立了半晌,他也莫有留神望一眼。見河用手指敲敲放麵食的幾案。

“尋個地方坐下,要吃啥馬上就來。”

“觀保阿大。”

老尕財倏地抬頭,一愣,便驚喜地叫起來:“是你麼,見河,你這一向在做啥,還能刁空兒來看我。”

“我浪大寺來了。”

“你爺兒來?”

“不知道來了莫有。”

“哦,對了對了,你跟你阿大過去了。我搬出了朱子巷你知道吧?早就想去看看你爺兒,就是騰不出時間來。”他又轉過臉去,

“快坐下,快坐下,吃啥哩?焜鍋兒巴洛湯,就來了。”

他舀一碗湯,拿一個焜鍋,端到那人麵前,忙又轉回來:“見河,你吃啥哩?”

“我啥也不吃。”

“不吃不成,到了我這兒,不吃你就別走。”

他伸手拽住見河的袖子。見河隻好繞過幾案,坐到他身邊,接過一碗巴洛湯。

“麵食想吃啥,你自己拿。”

見河拿了一個刀把。老尕財一把奪過來,挑了一個又白又酥的油瓤兒饅頭,塞給他:“吃這個,這個好吃。”

吃了,喝了,見河要走。老尕財又抓了幾把麵大豆裝到他口袋裏,一再叮囑他:“見了你爺兒,叫他來我這裏吃晌午。”

見河心裏熱乎乎的,連連應承,走出鋪子,前去十步遠,又聽老尕財喊道:

“還有西房穆家的人,你見了你就說,老尕財的鋪子在這裏哩。”

見河來到寺門前時,喇嘛社火已經散場。但僧眾和觀眾沒有散。他們跪的跪,站的站,把兩輛轎車圍得水泄不通。轎車前,幾個有身份的人顯得有些惶怵不安。他們是省府裏的人,利用這個盛況空前的日子,來這裏觀光並向僧俗人眾表示政府對宗教信仰寬宏大量的態度。按慣例,他們會受到主事佛爺的熱情接待,可莫想到這次竟是要挾。更讓他們不愉快的是,那幾個外國人莫經過他們的允許競對他們連連拍照。幾個頭麵人物趕緊鑽進車內,拿著一封信邊看邊商量。信是寺院七位活佛聯名寫給政府的,內容包括起來三句話:湟水不能堵,老城不能淹,靈鷲寺不能搬遷。其實這事他們也商量不出個結果,重要的是趕快離開這裏。他們派出一位下屬去跟主事佛爺交涉。這佛爺就在僧人堆裏,下屬擠過去,找到他說,群眾的要求需要研究,但如果再繼續搞這種圍攻,惹惱了領導,也許就連研究的餘地也莫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