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肉類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且營養價值很高的一類食品,包括牲畜的肌肉、內髒及其製品。它們不僅能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而且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烹調成多種美味的菜肴。
畜肉類營養成分的分布因動物種類、年齡、部位以及肥瘦程度有很大差異。蛋白質含量一般為10%~20%,以內髒,如肝髒等含量最高,可達21%以上;其次是瘦肉,含量約17%,其中牛肉較高,可達20.3%;肥肉的含量較低,如肥豬肉僅為2.2%。碳水化合物在肉類中含量很低,平均為1%~5%,其中內髒器官相對較高。
維生素的含量以動物的內髒,尤其是肝髒為最多,其中不僅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除此之外,動物肝髒內還含有維生素D、葉酸、維生素C、煙酸和維生素B2等,所以動物肝髒是一種營養極為豐富的食品。礦物質總量為0.6%~1.1%,一般瘦肉中的含量較肥肉多,而內髒器官又較瘦肉中的多。肉類含鈣量不多,僅為6~13毫克/百克,但磷較多,達100~200毫克/百克。動物肝和腎中含鐵比較豐富,利用率也較高。如豬肝的鐵含量為25毫克/百克,比肌肉組織多15倍;牛肝的鐵含量為9.0毫克/百克,是肌肉組織的10倍左右。
肉末酸豆角
材料
酸豆角200克,肉末100克,幹辣椒少許。
調料
蒜末3克,鹽少許,料酒10克,蠔油、白糖各5克,雞精少許。
做法
1酸豆角切碎,焯水,盛出;幹辣椒切段。
2鍋置火上,倒油燒熱,放入肉末炒散,倒入料酒,炒熟後盛出。
3鍋內放油,煸香幹辣椒、蒜末,再加入酸豆角,加白糖、蠔油、雞精略翻幾下,放入肉末,香味溢出後即可。
有時間可以自己做酸豆角,味道隨意,幹淨衛生。先煮一鍋開水(鍋裏不能有一點油,在做前徹底清洗幹淨),放入鹽、花椒、大料燒開,然後放涼,倒入泡菜壇子中,放入薑片、蒜瓣,再放入豆角(洗幹淨控水後綁成一小團一小團的),再放適量的辣椒、白酒。蓋好蓋子,倒入適當的清水。把壇子放置在陰涼處,讓它自然發酵,一般7~10天。發酵好的豆角應該是微微發酸,有一股特殊的香味,用沒有蘸過油的筷子把豆角從泡菜壇子中取出即可。
主婦心得
營養師叮嚀
豬肉具有補中益氣、生津液、潤腸胃、豐肌體、澤皮膚等作用。可以用於陰虛不足、頭暈、貧血、營養不良者,婦女產後乳汁缺乏者食用。
肉末炒玉米
材料
肉末200克,玉米粒150克。
調料
鹽3克,料酒10克,醬油、胡椒粉、味精各少許。
做法
1將肉末放入碗中,加所有調料醃製半小時;玉米粒洗淨,瀝幹。
2鍋置火上,倒油燒熱,放入醃好的肉末大火快炒熟,盛出待用。
3原鍋再炒玉米粒,炒至汁收,將肉末倒入翻炒一下即可。
主婦心得
玉米粒各大超市均有出售,最好選用甜玉米粒,炒出來的味道更好。
鹹菜炒肉末
材料
豬肉餡150克,大頭菜(鹹菜)50克,紅尖、綠尖椒各1個。
調料
香油10克,料酒、醬油各5克,雞精3克。
做法
1大頭菜衝一下攥幹,切成碎粒;紅尖椒、綠尖椒去子和蒂,切成碎末。
2鍋置火上,倒油燒熱,放入豬肉餡,用鍋鏟壓散,煸炒5分鍾,至肉中水分完全煸幹,肉末成金黃色時,加入醬油和料酒炒香。
3在炒過的肉末中加入尖椒碎丁和大頭菜,大火再炒2分鍾,調入雞精和香油,炒拌均勻即可。
大廚支招
這個菜也叫“黑三剁”,炒肉末的時候也可以先用料酒拌香,以蔥末熗鍋,這樣肉末會更香。
螞蟻上樹
材料
粉絲100克,豬肉末80克。
調料
豆瓣醬、料酒各15克,醬油10克,蔥末、薑末、蒜末各3克,蔥花、味精各少許。
做法
1鍋置火上,倒油燒至六七成熱,下入粉絲,炸至發泡時撈出。
2原鍋重置火上,倒油燒熱,放入肉末翻炒,同時放入豆瓣醬、蔥末、薑末、蒜末,隨即倒入料酒、醬油和少許水,再下入炸過的粉絲翻炒,待收幹汁,加味精,出鍋後撒上蔥花即可。
大廚支招
粉絲較難炸好,不如幹脆將粉絲泡好,待肉末炒至六成熟時放入鍋中,加水和調料炒勻,水收幹時菜也好了。
主婦心得
如果是直接炒粉絲,一定要用筷子夾著翻動,不要用鍋鏟。湯汁也不要收得太幹了,太幹了口感不好。
木樨肉
材料
豬瘦肉片150克,雞蛋液2個,黃瓜100克,木耳15克,幹黃花10克。
調料
蔥絲、薑絲、鹽、料酒各5克,醬油3克,香油2克,醋3克。
做法
1木耳、幹黃花分別加開水泡透,去掉根部,木耳撕成塊,黃花切段,焯水備用;黃瓜斜刀切成長2厘米的段,放平後直刀切成片(片形狀即為菱形)。
2鍋置火上,倒油燒熱,加入雞蛋炒散,使其成為不規則的塊,盛入盤中,即為所說的木樨。
3炒鍋上火,加油燒熱,將肉片放入煸炒,肉色變白後,加入蔥絲、薑絲同炒,肉至八成熟時,加入料酒、醬油、鹽,炒勻後加入木耳、黃花、黃瓜片和雞蛋塊同炒,成熟後淋入香油,烹醋即可。
大廚支招
肉片不上漿直接煸出香味是這道菜的特點之一。
出鍋烹醋,做到有醋不酸,其關鍵之一是醋不宜太多;之二是大部分醋要烹到熱鍋上,而不要直接倒在菜上。
榨菜肉絲
材料
豬肉(肥肉與瘦肉比例為3∶7)100克,榨菜絲200克。
調料
白糖、料酒各10克,水澱粉15克,鹽、味精各少許,醬油、薑絲、蔥花各5克,紅椒絲適量。
做法
1豬肉洗淨,切絲,用鹽和一半醬油、料酒拌勻,用水澱粉(10克)上漿並拌入一點油。
2用蔥花、薑絲、白糖、味精、水澱粉(5克)和餘下的料酒、醬油對成味汁。
3鍋置火上,倒油燒熱,下肉絲翻炒散開,再下榨菜絲、紅椒絲炒幾下,倒入對好的味汁,燒開後翻炒幾下即成。
大廚支招
如果想拌肉更香,就要使用香油,拌好後用保鮮膜蓋上,使其香味不散。
豬肉要斜切,豬肉的肉質比較細、筋少,如橫切,炒熟後變得淩亂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來又不塞牙。
京醬肉絲
材料
豬瘦肉250克,大蔥80克,雞蛋1個。
調料
甜麵醬80克,白糖20克,薑片、料酒各5克,鹽、澱粉、味精各少許。
做法
1將豬肉洗淨,切絲,放入碗內,加料酒、鹽、澱粉,打入雞蛋抓勻上漿。
2將大蔥擇洗淨,取蔥白斜切成絲放在盤中;取少量蔥絲同薑片放入碗內,加清水,泡成蔥薑水。
3鍋置火上,倒油燒熱,放入肉絲炒散,至八成熟時取出,濾幹油分。
4原鍋重置火上,倒油燒熱,加入甜麵醬略炒,放入蔥薑水、料酒、味精、白糖,不停翻炒甜麵醬,待白糖全部化開,且醬汁開始變黏時,將肉絲放入,不停地翻炒,使甜麵醬均勻地蘸裹在肉絲上。
5肉絲放在盛有蔥絲的盤上,食用時拌勻即可。
大廚支招
這道菜的關鍵就在炒醬上,火一定不要大,否則醬一下去很快就會糊了,加入白糖之後就更要不停翻炒。
可以到超市買些現成的豆腐皮,切成適當大小的片,將蔥絲、肉絲卷起來吃。
主婦心得
京醬肉絲是傳統的北京風味菜。老北京人吃東西還是挺講究的,比如醬要用“六必居”的,來做出鹹甜適中,醬香濃鬱的京醬肉絲。
炒甜麵醬時,油可以稍微多放一些,這樣既能炒出醬的香味,又不容易糊,對於剛開始製作的朋友來說相對容易些。
魚香肉絲
材料
豬裏脊肉絲250克,水發冬筍絲30克,水發木耳絲20克,雞蛋清1個。
調料
蔥絲、豆瓣醬各20克,薑絲、白糖、醋各15克,蒜片、泡椒末、料酒各10克,醬油3克,胡椒粉1克,水澱粉適量。
做法
1蛋清與部分水澱粉製成蛋清漿。
2將白糖、醋、料酒、胡椒粉、醬油、水澱粉調成味汁;肉絲放入蛋清漿,加入15克植物油拌勻。
3鍋中倒油燒熱,下入泡椒末、豆瓣醬炒香,下肉絲一同煸炒,炒香後下冬筍絲、木耳絲、薑絲、蔥絲、蒜片,一起炒香後下入味汁翻炒幾下,即可出鍋。
大廚支招
製作上采用的是臥油炒的方法,油量要得當,先在漿好的肉絲中加入油,目的是使其在煸炒時容易散開,不粘連。要熱鍋溫油時下入泡椒末,炒香後再下入肉絲等,最後下入對好的味汁。
尖椒炒肉絲
材料
豬瘦肉200克,尖椒、白菜各50克。
調料
生抽、鹽各5克,料酒、澱粉各10克,白糖3克。
做法
1豬瘦肉洗淨切絲,用澱粉、料酒和生抽拌勻,放置10分鍾;尖椒洗淨,去蒂去子,切絲;白菜洗淨切絲。
2鍋置火上,倒油燒熱,放入醃好的肉絲炒熟,盛出。
3原鍋放少量油,放入尖椒、白菜絲,翻炒幾下即加入炒好的肉絲,加鹽、白糖炒勻即可。
主婦心得
為避免辣味過重,選擇大一點的尖椒,個頭大的尖椒不太辣。
營養師叮嚀
尖椒含有對人體有益的胡蘿卜素和類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轉變為維生素A,對增強人的視力、防止夜盲症很有效。尖椒因含有辣椒素才有火辣辣的味道,辣椒素有行血、散寒、解鬱、健胃的功效,適當吃辣椒可以促進唾液分泌,增強食欲。
木耳炒肉絲
材料
豬肉200克,水發木耳50克,芹菜少許。
調料
薑絲、蠔油、老抽各5克,鹽4克,水澱粉適量,香油、胡椒粉各少許。
做法
1豬肉洗淨,切絲,用水澱粉、老抽拌勻;木耳洗淨,切絲,焯水後待用;芹菜擇洗幹淨,切段。
2鍋置火上,倒油燒熱,爆香薑絲,將豬肉絲、木耳絲和芹菜絲加入,炒至豬肉熟,倒入蠔油、鹽炒熟,快出鍋時淋入香油,加入胡椒粉即可。
主婦心得
肉絲可以切得稍微細一些,這樣可以熟得快一些,芹菜也可以事先用開水焯好,等把豬肉、木耳炒熟後再放入。
韭黃炒肉絲
材料
瘦豬肉200克,韭黃150克。
調料
生抽、澱粉各適量,鹽、白糖各5克,胡椒粉、雞精、香油各少許。
做法
1豬肉去筋切絲,用部分生抽、胡椒粉、澱粉、雞精、油醃15分鍾;韭黃洗淨,切段;將生抽、鹽、白糖、雞精、香油、澱粉加少量水對成味汁待用。
2肉絲用油滑熟,撈出瀝幹油待用。
3鍋置火上,倒油燒熱,下肉絲炒至八成熟,加入韭黃翻炒,加入味汁炒勻即可。
營養師叮嚀
韭黃質柔而味美,營養價值很高。韭黃的辛香味有促進食欲、殺菌之功。常食韭黃可溫中下氣、補腎益陽、調和髒腑、暖胃。
黃豆芽炒肉絲
材料
豬肉100克,黃豆芽200克。
調料
醬油8克,白糖3克,鹽5克,料酒4克,醋、味精各少許。
做法
1豬肉切成肉絲;將黃豆芽擇去根、須和豆皮,洗淨。
2鍋置火上,倒油燒熱,投入豬肉絲炒熟,再加入醬油、料酒、白糖翻炒均勻,盛出。
3原鍋放油,大火將油燒熱,放入黃豆芽翻炒至半熟,加醋、鹽、醬油、味精、適量水,待湯汁滾開,投入炒好的豬肉絲翻炒均勻,蓋上鍋蓋,約燒2分鍾即可出鍋。
大廚支招
炒豆芽要迅速,炒時灑少許水,可去除豆芽的豆腥味。
炒豆芽時要注意掌握好火候,八成熟即可。沒熟透的豆芽往往帶點澀味,加了醋即能去除澀味,又能保持豆芽爽脆鮮嫩。
主婦心得
黃豆芽營養豐富,烹調時有豆香味,和肉一起燒製,更能顯出黃豆芽的香味,豬肉的味道也更加鮮美。
營養師叮嚀
一次吃不完的豬肉要放在4℃的溫度下保存,並用保鮮膜包裹起來。冷藏時間不要超過6個月。
冬筍裏脊絲
材料
豬裏脊肉200克,冬筍100克。
調料
A:鹽、味精、胡椒粉、澱粉各適量,雞蛋清1個。
B:鹽3克,味精、白糖、胡椒粉各少許,蔥絲、薑絲、水澱粉各適量。
做法
1將豬裏脊肉切絲,加調料A上漿,炒鍋倒油燒至四成熱,下肉絲過油,撈出瀝油備用;冬筍洗淨,切絲,焯水備用。
2鍋置火上,倒油燒熱,放入蔥絲、薑絲煸香,下肉絲和冬筍絲,加鹽、味精、白糖、胡椒粉翻炒均勻,加水澱粉勾芡即可。
主婦心得
將挑選好的冬筍除去外殼並洗淨,然後將大的冬筍切成兩半,放在蒸架或清水鍋中煮至五成熟,取出攤放在竹籃子中通風,可保鮮10~15天。此法適用於破損冬筍或短時間內要食用的冬筍。
營養師叮嚀
冬筍是立秋前後由毛竹(楠竹)的地下莖(竹鞭)側芽發育而成的筍芽,因尚末出土,筍質幼嫩,是一種富有營養價值並具有醫藥功能的美味食品,含有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和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既有助於消化,又能預防便秘和結腸癌的發生。冬筍是一種高蛋白、低澱粉食品,對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和動脈硬化等患者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蒜薹肉絲
材料
豬瘦肉、蒜薹各150克。
調料
料酒、醬油、澱粉各10克,鹽4克,味精少許。
做法
1豬肉洗淨切絲,用澱粉、醬油、料酒和少許鹽、味精把肉絲醃拌勻;蒜薹擇洗淨,切段。
2鍋置火上,倒油燒熱,將醃好的肉絲炒熟,盛出。
3原鍋內再放少許油,放入蒜薹快炒,將熟時加入炒好的肉絲,翻炒後加鹽調味,炒勻即可。
主婦心得
蒜薹本身帶有較濃重的味道,炒時一般不用蔥、蒜熗鍋,但我覺得可以放些薑絲提味。
營養師叮嚀
蒜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明顯的降血脂、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作用,並可防止血栓的形成。
蒜薹中所含的大蒜素,對病原菌和寄生蟲都有良好的殺滅作用,可以抑製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痢疾杆菌、大腸杆菌、霍亂弧菌等細菌的生長繁殖。
菜心肉片
材料
豬肉200克,油菜心150克,雞蛋液1個。
調料
醬油、料酒各10克,鹽、白糖各3克,澱粉適量,味精、香油各少許,蔥末、薑末各2克。
做法
1豬肉洗淨、瀝水,切成薄片,加入雞蛋液、鹽和澱粉拌勻;油菜心洗淨。
2鍋內水燒開,放少許鹽,滴幾滴食用油,放入菜心稍焯燙,斷生即可撈起,碼在盤底。
3鍋置火上,倒油燒至六成熱時,下肉片滑散,加蔥末、薑末、醬油、白糖、料酒、味精,炒熟後淋香油即可盛盤。
主婦心得
以選購短小的嫩油菜為最佳,焯燙易熟,色澤又碧綠,看上去就有食欲。
糟溜肉片
材料
豬裏脊肉250克,筍50克,水發木耳25克。
調料
糟鹵30克,鹽3克,白糖5克,蔥絲、薑絲、味精、雞蛋清、澱粉、水澱粉各適量。
做法
1裏脊肉切薄片,以雞蛋清、鹽、澱粉抓勻;木耳擇洗幹淨;筍切片。
2鍋內放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肉片炒散、變色,撈出控油。
3鍋內留底油燒熱,放入蔥絲、薑絲炒香,再放木耳、筍片翻炒,倒入肉片,加白糖、鹽、味精、糟鹵炒勻,以水澱粉勾薄芡即可。
大廚支招
糟鹵不能先放,隻能在勾芡前放。
芡一定要勾得均勻,澱粉對水時要適當,既不能過稀,又不能太稠。
主婦心得
新鮮的豬肉,脂肪潔白,肌肉有光澤,紅色均勻,外表微幹或微濕潤,用手指壓在瘦肉上的凹陷能立即恢複,彈性好,且有鮮豬肉特有的正常氣味。
青椒炒肉片
材料
青椒150克,肉片200克。
調料
醬油10克,鹽3克,水澱粉15克,蔥末、薑末各5克。
做法
1將青椒去掉蒂、子,洗淨,切成塊;豬肉切片,用一半水澱粉抓拌勻。
2鍋置火上,倒油燒熱,下入肉片煸炒,放入蔥末、薑末、醬油,待肉變色後,投入青椒塊煸炒出香味,淋入少許水,放鹽,湯汁沸騰後用水澱粉勾芡即可出鍋。
大廚支招
炒這道菜一定要注意青椒不能炒過,那樣就萎黃塌軟了。青椒入鍋翻炒後顏色深綠有光澤,再翻炒幾下就可以關火了,否則青椒的香味和脆爽盡失。
營養師叮嚀
青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K,可以防治壞血病,對牙齦出血、貧血、血管脆弱有輔助治療作用。其特有的味道和所含的辣椒素有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的作用,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蘑菇肉片
材料
豬裏脊肉、蘑菇各200克。
調料
鹽、料酒各3克,澱粉5克,蔥末10克,薑末8克,泡椒、味精各少許。
做法
1裏脊肉洗淨,切片,用鹽、料酒拌勻,用澱粉上漿;蘑菇洗淨,切片。
2用料酒、味精、蔥末、薑末對成味汁。
3鍋置火上,倒油燒熱,下肉片,邊下邊翻炒,待肉片滑散後加蘑菇片、泡椒炒至肉熟,再倒入對好的味汁,大火翻勻收汁即成。
大廚支招
蘑菇可選用的品種很多,鮮蘑本身出水,所以不用再加水,為了好吃,出鍋前最好是用一點水澱粉勾芡,這樣可以提鮮。
選用鮮香菇、雞腿菇、草菇等,入鍋前最好切得細致一些,香菇切絲、雞腿菇切片、草菇對半切,這樣更容易入味。
麻辣肉片
材料
豬裏脊肉250克,油菜心100克,雞蛋清1個,熟芝麻少許。
調料
辣椒油15克,薑末、白糖、醬油各5克,花椒、鹽、味精各少許,郫縣豆瓣醬10克,泡椒、香油、水澱粉各適量。
做法
1將豬肉洗淨瀝水,切成薄片,裝入碗內,加雞蛋清、鹽拌勻;油菜心洗淨。
2將醬油盛入碗中,加白糖、薑末、味精、水澱粉、少量清水,調成芡汁,待用。
3鍋置火上,倒油燒至六成熱,下油菜心煸炒斷生,加鹽後盛入盤內。
4原鍋洗淨,倒油燒至七成熱時,加入花椒、豆瓣醬,倒入拌好的肉片滑散,翻炒至肉片呈紅色時,倒入芡汁翻拌均勻,加入泡椒、辣椒油、香油、熟芝麻炒勻,起鍋堆放在油菜心上即可。
主婦心得
豬肉可以改成雞肉,味道相差不多,卻可以減少脂肪的攝入量。
辣椒油、豆瓣醬、花椒的用量可酌減。
營養師叮嚀
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否則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還增加了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的吸收,影響健康。
菠菜麵筋肉片
材料
瘦豬肉200克,油麵筋50克,菠菜100克。
調料
醬油、料酒各5克,水澱粉10克,白糖、鹽、蔥末、薑末各3克。
做法
1將瘦豬肉切成薄片,拌入水澱粉、鹽上漿,用大火、溫油將肉片滑散撈出瀝油。
2菠菜擇洗幹淨,焯水後,切成小段;麵筋用幹淨的剪刀剪成兩半待用。
3鍋置火上,倒油燒熱,下入蔥末、薑末熗鍋,投入滑好的肉片、醬油、料酒、鹽、白糖翻炒均勻,放入菠菜、麵筋,煸炒至菠菜斷生即成。
大廚支招
蔥、薑熗鍋要防止炸糊,下鍋後散出香味馬上放入肉片翻炒。
菠菜下鍋前焯一下水更好,以去掉菜中的草酸,但下鍋後更要用大火速炒,減少營養損失。
芝麻肉片
材料
豬肉300克,熟芝麻少許。
調料
蔥段、薑片各10克,醬油、鹽各5克,花椒、白糖各3克,香油、辣椒粉少許。
做法
1豬肉洗淨,放清水中加鹽、花椒、蔥段、薑片煮熟切片,肉湯留用。
2鍋置火上,倒油燒熱,下入肉片炸至淺黃色時撈出。
3再將肉片投入湯中加醬油、白糖,燒至汁將幹時,加香油、白糖,放入辣椒粉、熟芝麻即可。
主婦心得
芝麻肉片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製作:肉切片,以鹽、味精、料酒、水澱粉上漿,待油熱後下鍋滑炒,加入蔥絲、薑絲、醬油,起鍋前加入熟芝麻,淋上香油即可出鍋。
滑溜肉片
材料
肥瘦肉300克,蛋清1個,青蒜10克。
調料
澱粉、蔥絲各10克,鹽、薑末、香油各4克,料酒5克,味精少許。
做法
1豬肉切成片,用蛋清、澱粉(5克)、鹽、味精上漿;青蒜洗淨,切小段。
2將料酒、澱粉(5克)、蔥絲、薑末、少許水對成芡汁。
3鍋置火上,倒油燒至溫熱,將肉片滑至熟透,放入青蒜,用對好的芡汁勾芡,出鍋時淋少許香油即可。
大廚支招
可以選擇肥少瘦多的後臀尖,滑油時一定要待肥肉變得透明了再勾芡,這樣出鍋的時候可以做到油汁分明,肉不膩,味道好。
農家小炒肉
材料
五花肉200克,尖椒200克。
調料
辣醬20克,蒜片、薑絲、鹽各5克,醬油15克,味精少許。
做法
1將五花肉洗淨切片;尖椒洗淨,去蒂、子,切片。
2鍋置火上,倒油燒熱,放入肉片、鹽、薑絲炒至六成熟。
3再加入尖椒煸炒,淋入醬油,待肉熟後,加入辣醬、味精、蒜片,香味溢出後裝盤即可。
大廚支招
肉最好用超市裏的排酸肉,這樣的肉炒出來更好吃。
主婦心得
這個菜的味道很重,油水也足,吃的時候最好配上一道清淡的菜。
五花肉茶樹菇
材料
五花肉200克,茶樹菇150克,胡蘿卜50克。
調料
蔥段、蒜片各5克,五香粉3克,澱粉、蠔油各10克,美極醬油5克,鹽、雞精、水澱粉各適量。
做法
1五花肉切成薄片,加入五香粉、澱粉、美極醬油、鹽和雞精拌勻,醃半小時;茶樹菇擇洗幹淨;胡蘿卜洗淨,切片。
2鍋置火上,倒油燒熱,下五花肉炒熟,擠出肉裏的油留在鍋裏,熟肉盛起。
3鍋中再次熱油,爆香蒜片、蔥段(部分),加入胡蘿卜片、茶樹菇翻炒4分鍾,調入蠔油、鹽和雞精,最後加入剩餘蔥段和五花肉翻炒幾下,用水澱粉勾芡即可。
主婦心得
試驗過幾次,感覺還是用幹的茶樹菇炒出來的更香,雖然賣相不是太好,但是吃起來味道很好。若是換成別的菌類,還是鮮的蘑菇好吃。茶樹菇還可以和芹菜一起炒,很香,據說還有降脂的作用。
營養師叮嚀
茶樹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無汙染,無藥害,集營養、保健、理療於一身的純天然食用菌。據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測定,它富含人體所需的天門冬氨酸、穀氨酸等十七種氨基酸(特別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八種氨基酸物質)和十多種礦物質與抗癌多糖,其藥用保健療效高於其他食用菌。且有滋陽壯陰、美容保健之功效,對腎虛、尿頻、水腫、風濕有獨特療效,對抗癌、降壓、防衰、小兒低熱、尿床有較理想的輔助治療功能,民間稱之為“神菇”。
辣白菜炒五花肉
材料
五花肉200克,辣白菜50克。
調料
蔥花少許,白糖10克,鹽5克,料酒15克。
做法
1五花肉洗淨後切成薄片,加入鹽、料酒醃製20分鍾;辣白菜的湯汁保留,葉子切成3厘米長的段備用;
2鍋置火上,倒油燒至四成熱,放入五花肉片煎出香味,看到肉片微微卷曲,肥肉部分開始焦黃時,立即轉成小火,五花肉油分被煎出時,盛出備用。
3鍋中的油倒出大部分,留下底部剩餘的,再次加熱到三成熱,放入辣白菜炒出香味,然後倒入煎好的五花肉,淋入辣白菜的湯汁,放入白糖拌勻,出鍋前撒上蔥花拌勻即可。
主婦心得
辣白菜,也就是韓國泡菜,一般在超市的熟食或鹹菜櫃台都有銷售。散裝較多,也有不同分量的包裝,建議不要買太多,買一次正好吃完,否則辣白菜開封後放在冰箱裏,氣味很大,尤其和水果放在一起,時間長了味道不好。用剩的辣白菜可以直接食用,或者做個韓式辣白菜炒飯,味道也不錯。
五花肉本身比較肥,先煎一下吃起來會更加爽口,另外煎過五花肉的油,還可以炒白菜、豆腐等,味道非常好。醃肉片時加入少許的鹽,再加上辣白菜本身的鹽味。這個就剛剛好啦,不需要再加入鹽。
袋裝的辣白菜裏麵有醃漬的湯汁,炒菜、炒飯稍稍放一點,味道會更加濃鬱,而且紅紅的顏色也能增加食欲。但是最好在放入了主要材料後再淋入湯汁,否則炒鍋的溫度就使其迅速蒸發,不僅沒有達到增香的目的,還會糊鍋。